政府一直想要推行的支付共用QR Code「TW QR Code」(TWQR終於上線。該服務,目的是想解決現行消費者在不同商家,需要使用不同APP支付的情況,讓以後,消費者不管使用哪一種支付App,只要掃同樣的一張TWQR就能結帳。

但,要想真正在生活中享受這種「一個OR Code就能支付所有商家」的便利,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在實現這個美好願景前,恐怕會先累垮一票電子支付和銀行業者。

該服務現在所謂上線,解決的其實只有部分基礎規格和系統問題。

小業者討不到便宜

首先,使用過行動支付的人會知道,在支付時,有兩種可能情境,一是秀出手機上的QRCODE給店員掃碼,也就是所謂的反掃;一種是打開手機上的掃描器,掃店家的QRCODE,也就是俗稱的正掃。

目前TWQR能做到的,只有正掃,但根據支付業者的統計數據,高達八成交易量集中在反掃。

這個結果不難想像。因為反掃需要搭配POS系統使用,所以大多是有一定規模的連鎖商家,如7-11、全家便利商店、寶雅、王品、SOGO等核心應用場景。

但也因為如此,不同於正掃只要擺出QRCODE就能收款,反掃則需要修改店家POS系統,既需要時間,也需要費用。

「誰來出這筆錢?」電子支付業者問。而且商家系統開發也需要排程,不是說改就能改。

消費者感受不到便利

此外,目前TWQR僅能做到接受電支帳戶餘額和銀行帳戶付款,但現行多數使用者其實都是採用信用卡綁定支付。

雖然信用卡功能預計接下來也會開通,但對支付業者來說,信用卡收單成本高,而TWQR因為參與的關係人多,原本已經很微薄的利潤,因此拆分得更薄,所以業者開通意願不高。

扣除上述使用情境,現行上路的TWQR,距離共用QRCODE的理想,顯然還非常遙遠。

而且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是,即便支付業者願意開通信用卡支付功能、反掃問題也被解決,第三個挑戰,叫做企業策略考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全家投資的全盈進不了7-11;眾多電子支付中,現在也只有全支付掃得進全聯,都是基於商業競爭。

大業者辛苦

上述情境也反映出,各家支付能不能做到通用,實際掌握決定權的,其實是商家,不是支付業者。

顯然,TWQR能帶來的影響力有限,但為此,支付業者,特別是規模較大者,卻得付出很大力氣。

因為領先的支付業者如街口、一卡通,也是現行可用通路數最多的業者,所以除了前置系統開發作業,要更換成TWQR這件事,等於得跟數萬,甚至數十萬個遍布全台的商家們溝通,除了要說明新機制背後複雜的運作,也得重新議約,還得一一將原有的QRCODE立牌撤換等,既耗時也費力。

還可以預期的是,更多客服狀況的出現。

舉例來說,今天消費者用A家的支付,掃商家的TWQR,結果商家沒有收到交易成功訊息,無法將商品售出,這時,消費者可能會直覺將問題拋給A支付。但真正應該詢問的對象,應該是和商家簽下收單合約的B支付公司。

此外,各業者服務上線的速度不一,當TWQR上線的新聞出來後,已經有支付業者開始收到商家和消費者詢問:為什麼還不能用?

這項服務初衷,是希望讓消費者更便利,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消費者大概不會太有感,支付業者也得不到太多好處。即便是規模較小的支付業者,因此有機會搭上領先者順風車,擴充通路數,但如上所述,現行可用情境,對交易額的帶動其實很有限;對於帶入新用戶的幫助也不大。

不過有支付業者認為,這對握有全聯這個強勢獨家通路的全支付來說,可能存在利多。原因在於,全支付靠著全聯,已取得具規模的用戶基礎,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交易量高度集中在全聯。所以TWQR一方面可以幫忙擴充外部可用通路,另一方面則是有助於打破「全支付只在全聯使用」的使用者印象。

此外,有電子支付業者苦笑,TWQR讓本來經營就很辛苦的電支業者更辛苦,而最後結果可能是,不具電支身分的LINE Pay無須參與共用QRCODE,不僅不需要落入價格戰、不需要和其他支付業者與財金公司拆分利潤,未來還可能成為商家結帳櫃檯上,TWQR之外,最顯眼的支付立牌。

延伸閱讀:政府好心做壞事?TW QR Code可能讓支付業變「均貧」

核稿編輯:吳中傑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