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國巴黎人壽主辦、《商業周刊》協辦,「洞見保險趨勢 引領保障新主流」高峰會邀請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彭金隆、法國巴黎保險集團亞太區總裁黃葹、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法國巴黎保險集團首席人工智能官Michael de TOLDI、臺灣金融科技協會名譽理事長蔡玉玲及新加坡商甯寶數位科技有限公司資訊長周彥儒等產官學界專家,剖析新制對保險業的利弊得失,也闡釋時下最流行的人工智慧(AI),如何形塑保險業的智能未來。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期許,壽險業者在接軌新制之際能擴大壽險保障,讓保險回歸保障本質。

新制上路 保險業資本韌性掛帥

彭金隆在致詞時指出,IFRS 17及TW-ICS是壽險業轉型重要的兩套制度,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波動愈趨劇烈,保險業者必須強化資本的韌性;為了協助業者如期順利接軌新制度,金管會保險局也推出3階段的在地化及過渡措施,讓產業有充足的時間因應,今年底前還會再推出第四階段在地化及過渡措施。

彭金隆話鋒一轉表示,過去保險業在長期低利環境下進行商品結構調整,導致商品「重儲蓄、輕保障」,但現在大環境已經有所改變,尤其是長期壽險「保證過多、保障偏少」,如何減少過度保證、擴大保障,是壽險業必須要面臨的挑戰。

此外,AI是新政府非常重視的政策方向,金管會非常歡迎業者提出科技工具解決問題,也會以創新思維詢問業者有何需求,鼓勵業者努力提出業務試辦申請,未來也將陸續放寬相關法令,主動協助業者推動金融科技的持續發展。

張士傑認為,採取過高的監理標準對業者不利,「因地制宜」有其必要性,過去保險業的財報偏監理面、相對保守,在接軌IFRS 17後希望可以將經營前景納入財報表達,讓投資人可以看到未來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觀點,否則資本市場的投資意願降低,對股東、保戶都不是好事。

張士傑建議,過去臺灣保險業的獲利來源主要是資本利得,而非保險經常性收入(死差、利差、費差),在新制上路後,這種狀況勢必要扭轉,業者必須重視商品產生的CSM(合約服務邊際)[註1],包括A&H商品(健康暨意外險)、投資型保單,都具有風險資本低的「輕資本」特性,美元保單雖然屬「重資本」商品,但因沒有資產錯配[註2]的問題,也是業者可以考慮發展的方向,畢竟保險需求還是要符合消費者所需,因應各個年齡層而調整訴求。

善用AI 與通路夥伴一同提升國人保障

法國巴黎人壽也分享了「2024全球保障型保險消費者調查」,結果發現臺灣民眾對於突發事故,包括疾病、意外及殘疾的關注度高;有貸款者,4位中會有1位感到繳款有壓力,這更凸顯出一旦意外發生,經濟狀況就會產生動搖。

法國巴黎人壽長期耕耘房貸壽險市場,但發現臺灣在房貸壽險的滲透率與法國、日本還有一段差距,若就客戶風險移轉的角度,未來可以進一步將房貸與意外險、癌症險結合,讓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世代重新將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工具。

此外,法國巴黎人壽也了解市場對於醫療險與意外保障商品的需求相當大,可以在產品創新上多所著墨,例如導入人工智慧(AI)與理賠的結合、加速理賠流程、提升服務體驗,才能夠真正提升客戶的健康管理及投保意願。

法國巴黎保險集團首席人工智能官Michael de TOLDI說,集團投注大量資源在AI上,目前已找出70個場景建立AI專案,透過具經驗、熟知法規的「分析及人工智慧經理」重新檢視既有流程與業務,找出適合AI化的專案,在精進作業的同時,也保有人的溫度。

此外,因應臺灣即將接軌的IFRS 17與TW-ICS,法國巴黎人壽也觀察到分紅保單對創造CSM有正面助益,去年向法國總部爭取在臺灣發行分紅保單,首檔為繳費年期6年的分紅終身壽險,訴求透過分紅增加壽險保障,今年更持續推出繳費年期2年期的分紅保單,讓保戶有機會享有現金分紅,分紅保單除了讓消費者有穩定分紅的選擇外也提供基本保障,更重要的是,對保險業財務貢獻CSM。

法國巴黎保險集團亞太區總裁黃葹表示,臺灣對法巴集團是很重要的市場,未來會持續深耕臺灣。

與以業務員為主的保險業者不同,法國巴黎人壽發展出以通路夥伴關係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包括銀行、保經代都是打開市場的重要通路,面對IFRS 17與TW-ICS即將來襲的挑戰,RBC(風險資本適足率)及淨值比居業界之冠的法國巴黎人壽「準備好了」,除了正面看待新規範外,也將以多元的商品與創新,及優質的服務,與合作夥伴持續推動保險普及化的目標;也當然將導入AI,利用模型幫助通路合作夥伴預測潛在客戶的轉換率及自動化理賠流程,攜手朝向提升國人保障的目標努力。

[註1] CSM合約服務邊際:保險業以往在收到保費時就認列收入,「合約服務邊際」(CSM)意為保險公司在保單生效日時,對保單全期預估可賺取的利潤,並隨著服務提供逐期認列在損益表中。

[註2] 資產錯配: 本文主要所指為資產現金流與負債現金流投資之幣別不同所產生之貨幣錯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