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展開,雖然拜登(Joe Biden)退出競選,並支持賀錦麗(Kamala Harris)為新民主黨候選人,但川普(Donald Trump)民調仍領先。

施羅德投資團隊(Schroders global)表示,由於賀錦麗有機會改變選舉的話題和方向,並有機會以嶄新的形象出現,民主黨保住白宮的機會略有提升。

施羅德集團資深美國經濟學家喬治·布朗(George Brown)表示,從市場反應來看,近幾週看到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隨著川普勝選的預期上升而變陡峭,這是因為共和黨若「完全執政」,將使川普在財政方面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

相比之下,如果是民主黨勝選,美國將面對一個分裂的政府。因此如果賀錦麗和川普的民意調查差距縮小,最近陡峭的殖利率曲線可能會出現反轉。

儘管如此,川普看起來仍更有可能勝選,尤其是最近的刺殺行動,為他的支持度帶來助力,可能使川普順利挺進11月的選舉。鑒於川普在民調中的領先地位,施羅德提出在川普勝利的情況下的主要經濟預期。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如果川普當選總統,推出的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國會組成的影響。

在參議院方面,即將改選的34席議員當中,有三分之二為民主黨籍,但其中有3席民主黨恐難以連任,包括西維吉尼亞州現任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決定不競選連任;還有俄亥俄州和蒙大拿州,這2州在前2次總統選舉中,川普都輕鬆贏得勝利。因此民主黨恐難以保住目前在參議院僅多出2席(51-49)的多數地位,共和黨很有可能重新掌控參議院。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至於眾議院的選舉則較為難以預料,每2年就會重新改選全部435個席位。現在處於少數地位的民主黨只需額外再贏得5個席位,就能重掌眾議院。

雖然墮胎議題的黨派分歧,可能會像在2022年的中期選舉一樣發揮關鍵作用,但總統選舉往往會受到總統候選人「母雞效應」的光環,進而影響國會選情。因此如果川普當選機率高,可合理推測有較大的機會完全執政,並且川普還能受益於目前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的多數優勢。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川普的經濟政策堅定保持新重商主義

儘管如此,川普經濟政策的核心「保護主義」,並不需要國會的支持。作為總統,川普可以用國家安全問題為由,利用《美國貿易法》第232條賦予總統的權力提高關稅。

中國將成為最主要的目標,川普在前次任期內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從3%上升到近20%。如果川普再次當選,提議將關稅提高至60%,同時逐步淘汰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必需品。而從全球其他地區進口的商品將被徵收10%的基本關稅。若落實這些政策,將對通膨造成顯著的衝擊。

然而,施羅德懷疑川普並不打算完全實施這些提議,而是有意以目的性的方式利用它們來獲得其他國家的貿易讓步。因為在川普擔任總統時,川普政府從對消費者通膨影響較小的工業品開始逐步提高關稅。雖然這是一種非傳統的作法,但其最終帶來與中國的「第一階段」協議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重新談判,這種策略使得川普能夠在達成貿易協議的同時,達到他的目標。

如果施羅德的假設正確,川普堅持相同的策略,有3個因素應該有助於減輕關稅對通膨的影響。

  1. 美元可能會升值,尤其相對於人民幣,因為中國政府可能會以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
  2. 自疫情爆發以來,企業利潤率擴大,應能吸收更高的進口成本。
  3. 貨物可能在具備對美國較有利貿易條件的國家中轉,就像中國自貿易戰開始以來所做的一樣。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然而,川普的移民政策對通膨的影響將更難避免,川普承諾將驅逐1500萬非法移民,並建議以艾森豪總統(Dwight Eisenhower)1954年在美墨邊界展開的驅逐行動為參考。

這最終是否實現還有待觀察,因為川普在前次任期內曾承諾驅逐1100萬人,但未能實現。儘管如此,川普的政府仍通過實施472項行政變革措施,成功將每年的淨移民人數從65萬人減少到20萬人。

如果再次實施移民限制,可能對經濟帶來更大的破壞。近年來美國的就業成長幾乎完全依賴移民,本土勞動力停滯不前。因此移民人數的減少很可能會加劇勞工短缺問題,尤其是在農業和建築等高度依賴外國勞工的行業。

這可能會導致薪資成長重新加速,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特別是勞動力減少還會對潛在GDP成長產生影響。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一般而言,通膨加劇和就業成長減緩,將對經濟構成阻力。然而,施羅德預期,這將被各種促進成長的政策所抵銷,其中最重要的是,川普承諾延長2017年《減稅和就業法案》(TCJA)中即將在2025年到期的減稅措施。而且川普還表示,計畫將公司稅率削減到20%或可能降至15%,這是川普在擔任總統期間,將稅率從35%降至21%後的又一次減稅措施。

然而,實施這些政策需要得到國會的同意,而共和黨保守派可能會對此感到猶豫。因為這些措施將在接下來的10年內耗資約5兆美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以上,並且美國國債已經達到GDP的123%。

但施羅德認為,這部分可能會因為取消《通膨削減法案》中與氣候相關的某些條款、削減聯邦社會保障福利,以及從更高關稅中獲得的收入而部分抵銷。

川普的減少監管政策也將支持經濟成長,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將是能源產業。川普承諾結束聯邦政府對鑽探許可和租賃的延誤、取消對天然氣出口的限制,並撤銷預定2032年生效的汽車排放規定。而在最高法院推翻1984年的「Chevron原則」後,可能會開展更廣泛的減少監管行動,削弱聯邦監管機構的權力。例如,川普計劃繼續簡化銀行繁雜的手續,這可能會刺激信貸成長,並有利金融業。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川普經濟學2.0將推動美國走向通膨

如果川普當選總統,與市場共識一致,施羅德預期美國的經濟成長將更強勁,通膨壓力也將增加。

首次辯論和川普遇刺事件後,公債殖利率曲線出現陡峭的變化,顯示人們普遍認為川普勝選機會提高。但確切衡量其經濟影響是非常困難的,這不僅因為川普的競選活動缺乏細節,同時因為川普在政策承諾上過於雄心勃勃的歷史,以及川普在決策中不可預測的模式。因此量化川普政策的具體經濟影響,是一項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這代表,施羅德不得不對川普再次擔任總統,做出多項廣泛且實質性的假設,雖然其中一些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但相信大部分的總體經濟影響要到2026年之後才會見效。這不僅是因為立法和政策實施需要時間,還因為政策傳遞機制會延遲影響經濟活動和物價。

從成長性來看,施羅德分析顯示,美國經濟在2025年將成長2.2%。隨著政府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生效,到2026年將加速成長至2.7%,然後在通膨壓力影響消費支出後,放緩至2027年的2.3%。

預計核心CPI年增率在2025年將下降至2.6%,但這種短暫下降將隨著關稅和工資成本的增加,逐漸轉嫁給消費者,而通膨將在2026年和2027年回升至3%以上。

因此相較於民主黨候選人當選,川普的勝利將更可能刺激通膨。因為參議院幾乎一定會轉為受共和黨掌控,民主黨總統的政策議程,在其任期的前兩年內幾乎會受到限制。無論如何,預計在民主黨總統的任期,經濟將在未來幾年走向回歸的趨勢。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川普施政下的貨幣政策:至少在初期將更加限制寬鬆空間

川普對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不滿也不是秘密,因此若川普再次當選總統後,不提名鮑爾續任並不令人驚訝。不過,川普也表示,在鮑爾的任期到2026年5月結束前,不會尋求撤換聯準會主席,這也消除一些市場的猜測。

儘管如此,如果川普再次當選總統,施羅德仍然相信鮑爾只能短暫維持其領導地位。如果經濟遭遇任何挫折,鮑爾都可能成為代罪羔羊。但良好的經濟消息,可能也無法延長他在聯準會的任期。

與此同時,鮑爾表示他計劃完成他的第二個任期。因此如果川普重新入主白宮,預計聯準會將在2025年降息3碼(0.75%)。但在此之後,由於川普的關稅和移民政策推動通膨壓力增加,預計在鮑爾的帶領下,利率將保持穩定。如果賀錦麗或其他民主黨候選人當選,預計2026年聯準會將恢復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從而進一步溫和的放寬貨幣政策。

(圖表製作者:科技新報)

然而,在鮑爾的任期於2026年5月結束後,預期川普將提名一位更鴿派的聯準會主席取代他。

在川普的前次總統任期內,川普提名2位經濟學家進入聯準會理事會,然即便在共和黨控制參議院的情況下,川普提名的人選也因為他們對貨幣政策持有非正統觀點,並未獲國會同意。因此川普仍然需要選擇主流經濟學家,因為他的提名人必須得到參議院的認可。

鮑爾的繼任者是否會帶來川普所尋求的政策寬鬆還有待商確。由於聯準會大部分成員的任期都是長期的,甚至將超過總統的任期,而拜登已任命4名新成員,加入由7名成員組成的理事會,12家地區銀行中的其中幾家也任命新行長。因此預期新任聯準會主席大幅降息的任何舉措,實際上都會被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其他成員否決,除非總體經濟前景支持上述決策。

當然,選舉結果仍然不確定,儘管川普在目前的民調中處於上風,但上述分析不可避免的依賴對川普政策的假設,而川普的政策本身是不確定且容易發生變化的。所以根據施羅德所掌握的情況,預期如果川普在11月獲勝,美國經濟成長將會更加強勁,通膨也會更堅挺。

延伸閱讀:
拜登退選、川普勝率高對台廠影響?專家:早已做好準備「最怕這件事」
拜川再戰》美國總統大選年!因應拜登可能退選、川普勝選率高「概念股」一次看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川普可能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施羅德整理一次看懂美國經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