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台灣自民選總統以來,第一次有政黨打破8年輪替魔咒,邁向12年執政;這也是台灣過去4任總統以來,繼前總統陳水扁執政8年,國會3黨不過半後,再一次有總統得面臨這樣的執政處境——賴清德贏得總統選舉,但民進黨國會席次不僅未過半,也非第1大黨;同時,還得受2大在野黨牽制。
未來4年,將是3股新舊政治勢力「再平衡」的過程,考驗國家領導人整合資源、溝通協調的能力。
然而,一位向來以強勢領導風格著稱的領導人,會如何在弱勢情勢下執政?這將是新任總統賴清德的課題,而他的選擇與風格,也將左右台灣局勢。
賴清德是礦工之子,父親早逝,母親獨力拉拔他一路成長;沒有雄厚的社經背景,他只能靠自己,努力念書、出類拔萃,翻轉自己的社會階級。
這也是他一路以來信奉的原則——事在人為,只要誠心努力、意志堅定,沒有無法達成的事情。
確實,在他2017年9月北上接任行政院長之前,仕途一路順遂。
1996年,賴清德第一次參選國大代表就成功,之後4屆立委、2屆直轄市長,連選7次、7次都過關。別人選舉得掛選舉旗幟、設競選總部,他不必,靠在地服務、勤奮問政,獲取選民支持,成為黨內自帶光環的政治明星。
認真正直、有「政治潔癖」是他標籤
但好惡分明、太自信,讓他缺少彈性
他一路都靠自身努力、認真打拚,而取得勝利。地方人士、幕僚、與之合作的同事,對他的共同評價是:認真、正直,甚至在政治上有點「潔癖」。
賴清德從政生涯最著名、被他本人多次提及的,是在台南市長任內為刪除議員小型工程款而槓上議會,又因時任議長李全教賄選案,整整200餘天不進議會備詢,誓言「掃除黑金」。這樣的人格特質,擺放在利益交錯、派系複雜的地方政壇上,顯得獨樹一格。
但從另一角度觀之,這也可能是賴清德未來面對複雜國際與內政局勢的執政盲點——他好惡分明,對自己的成功方程式太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