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機器人視覺系統大廠所羅門的內湖總部展示間,我們先看到一雙左右對望、近到能互比腕力的機器手臂,在搭載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晶片的視覺系統鏡頭協助判讀下,兩隻手臂同步作業時,就像能看到對方般,精準避開彼此動作,不需要停頓閃避,就能從一堆尺寸不一的金屬零件堆中,順暢、精準的依序挑出所需零件。

小檔案_所羅門

• 成立:1973 年
• 創辦人:陳健三
• 董事長:陳政隆
• 主要產品:機電設備、以視覺系統為主的智動化產品等
• 成績單:2023年營收逾42.2億、淨利5.6億
• 地位:輝達發展AI人型機器人的重要合作夥伴


萬物AI的時代大門開啟,不是大廠就搶不到商機?

那可不一定,只要有技術底氣,又懂得借力大廠資源,就算是年營收僅數十億元的中小型台廠,一樣能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新星,就像是股價兩個多月就漲逾三倍的AI飆股——所羅門。

所羅門去年營收僅約四十二億元,且今年前四個月營收仍較去年衰退逾一七%,在輝達的台灣夥伴當中,它的營運成績並不起眼。

但,今年三月中的GTC(繪圖處理器技術)大會上,這家小台廠的Logo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在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簡報中,以斗大字幕秀出,讓所羅門搖身一變,成為輝達搶攻AI人型機器人商機的重要合作台廠。

所羅門董座談與黃仁勳合作關鍵:
「他的好東西,也需要有人實踐才行」

這家從電子零組件通路商轉型的中小型台廠,究竟如何成為全球AI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