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一日,擁有八萬五千名成員的國際碼頭工人協會,發起近半世紀以來,美東碼頭的首場罷工。

七十六歲的副主席赫伯特.霍爾(Herbert Hall)宣布:「這不只是關於錢,還有我們的未來。」他進一步解釋,「我們談論的是機器、人工智慧與所有這類東西。我們想要保住飯碗。」

然而,二○二一年疫情爆發,美國港口基礎設施老舊,工人不能上工,已經引發史上最大的塞港危機,這次教訓足以讓航運公司相信,自動化勢在必行。

航運公司想避免塞港,就得提升港口效率;想要提升港口效率,就只能自動化;但港口自動化,工人會失業,工人擔心失業,會開始罷工;工人一罷工,港口停擺,又導致塞港;這是一個死結,因此各界預期,這場罷工可能不會太快結束。

但,罷工僅持續三天,就宣告落幕,虎頭蛇尾的發展令人一頭霧水,雙方到底在打什麼算盤?

想了解罷工為什麼會這麼快結束,可以從三個角色開始分析:碼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