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向來不是國際軍工製造大國,軍工產業幾乎全靠國家預算來養活產業,真想要強化國防戰力,也往往都要花大錢依賴歐美軍售案來滿足,到底機會在哪裡?

國防比3C、電動車餅更大!全球商機4年後上看7,000億美元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雖然台灣不出口戰艦、砲彈,但其實MIT的各式零組件、加工設備,不只歐美陣營感興趣,就連中俄陣營也用。

3月初,烏克蘭軍隊換裝及裁軍研究中心(CACDS)亞太部門負責人、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駐點研究學者溥猷立(Yurii Poita)公開發言時,就直接點名友嘉實業集團、華邦電子、神基科技,有直接或間接協助俄羅斯製造武器的可能性。

這逼得這3公司第一時間對外澄清,友嘉集團強調,俄羅斯銷售據點已停止服務,友嘉也不對戰爭之前銷俄的機台提供原廠服務;華邦電強調經清查沒有販售產品給俄羅斯;神基也說,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後,隨即停止出貨俄羅斯。

更出人意料的是,就連中國對台導彈上都有MIT零件。3月初,在中國台商聚落的採訪餐敘中,一位資通訊產業的台商就對商周透露,近期他的中國客戶告訴他,該公司部分產品被用在對準台灣的導彈上,這讓他一得知後,已經打算棄單護台灣了。

還有一家上市櫃工業電腦大廠的董事也直言,就他所知,全球前10大軍火商,有過半都會採購台灣的加固型工業電腦,然後自行改裝成軍規品使用在各式武器上,尤其歐美軍武大國一直是台灣重要的客戶來源地。

此外,本土券商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像是去年底,美國國防部公布,亞馬遜、Google、微軟和甲骨文等4家業者,合計取得總價逾新台幣2,700億元的聯合作戰雲端能力(JWCC)合約,必須衝刺雲端伺服器建設,由於其中相關硬體製造均由台廠操刀,尤其鴻海、廣達、緯穎、英業達等都有望取得一定代工訂單而成為備受期待的軍工贏家企業。這正是國際軍工訂單會轉進台灣的一大原因。

2022年底,美國商會傳出,美方有意將台灣打造成國際軍火代工中心的消息,我們真能辦到?對此,台灣最老牌軍火外商、瑞福集團營運長李仕凡攤開歷史經驗,認為台灣有實力躋身歐美軍工供應鏈。

就像是1970年代,李仕凡爺爺、瑞福集團已故創辦人李福爾(Edward J. Rehfeldt Sr.)來台創業之初,在全球都不願意輸出技術給台灣時,但瑞福集團幫忙找來國際雷達公司與台灣的中科院合作,最後台灣就研發製造出天弓飛彈所用的相位陣列雷達,證明台灣有實力爭搶國際軍工訂單。

「台灣一定有潛力,可以有一個非常先進又自主的國防產業。」李仕凡說。

全球加強國防,台灣電動車、智慧港口應用發酵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帶動民間商機才是關鍵趨勢
軍用系統翻轉模式,發展出Android

但發展殺人兵器產業,對台灣真的好嗎?其實世界的軍工觀念已經變了,不再只是船堅砲利的戰爭財,而是能幫助提升國家製造力,帶動生活進步的一個國家關鍵產業。

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現在全球一個重要的新趨勢,就是包含北約組織(NATO)在內,針對每一塊錢的軍工預算,都會要求必須評估投資所能帶動的民間商機、甚至是GDP成長等,強調的不只是戰爭效益,而是背後發展尖端科技,從軍用到民用所能產生的進步效應。

就像是電腦的Linux作業系統,也是先軍後民的科技研發案。

參與該系統研發的前美國費米實驗室台裔科學家葉恭平指出,該項計畫當時就是要解決科學實驗與軍事用途在高速運算時,必須仰賴數百台工作站電腦共同運作的效率問題,因此他與費米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的個人電腦專家,組成一個特別小組,經過3個月的組裝、實驗、測試,將1,000台的個人電腦連線,運用平行運算的技術,翻轉傳統工作站電腦模式,做出效能高10倍、建置經費卻只有10分之1的新系統。

之後,這套作業系統經過改良,對民間開放後,就成了Linux作業系統,不僅吸引眾多民用電腦品牌採用,還進一步發展出手機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帶來龐大的商機且帶動科技進步。

此外,台灣軍用小艇王罡旻為了軍事研發的無人船系統,除了軍事用途外,也能運用在解決漁船失火的消防無人船。而無人機國家隊成員、中光電智能機器人正在研發有「眼睛」、能在無GPS環境裡繼續運行的無人機,除了打仗,這其實也能運用在民間的深山搜救上,反而都是能降低人員傷亡的重要新技術。

在近年快速崛起的亞洲軍工大國——韓國,更讓我們看到,能做好坦克,就能做好汽車;能做好軍艦,就能發展造船;能做好飛機,就能發展航太科技的軍工產業蛻變。

那如果台灣想要抓住機會,又該如何才能讓台灣國防軍工產業能量最大化?

在高雄造船廠內,為了落實國艦國造計畫,工人正搬運鋼板組裝船體。該計畫不只牽動國防戰力升級,還能為台灣造船業帶來8,000個工作機會。(攝影者:翁挺耀)

台灣拚產業能量最大化
須由政府帶頭,策略性整合產業搶商機

走進北部中科院桃園龍潭園區裡的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與我們巧遇的貿協團隊,正因為要籌辦一場與美台商會合作的國防論壇而上門求教,他們也在追問同一個問題。

對此,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顧問傅孟杰對商周多次提到的關鍵字就是,整合。他指出,國防產業並不只是飛機、大砲而已,事實上,造一架飛機就要數萬個零組件,大到引擎、螺旋槳、大型鋼板加工、電機電控,小到一根螺絲扣件都涵蓋在內,換言之,幾乎所有產業都有機會搶到商機。

問題是,當前只是少數有自覺的民間企業,靠自己單兵作戰搶商機,大型軍工企業被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內需訂單塞爆,根本分身乏術去打國際戰搶訂單,而中小型供應商有些根本還沒認知到國防工業與自己有關,甚至不知道怎麼去搶,因此政府帶頭且有策略方向性的整合相當重要。

就像要接蘋果訂單,要先了解蘋果對供應鏈的規範是什麼,而美國國防部正在推動的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CMMC),正是歐美陣營都在跟進的新國際標準。各國業者都必須獲得認證,正是搶進歐美國防供應鏈的最根本門檻,包含日、韓等重要競爭對手,早就是以國家力量去宣導並輔導企業去跟上該標準,台灣必須盡快整合資源,進場輔導廠商,才能開始升級產業。

還有美國軍售,隨著兩岸情勢緊張,這方面的需求只會高不會低,但這也需要對內盤點能提升台灣產業的軍工領域,對外開啟國家談判,想辦法在軍售案中拉高對台採購零部件的比率,並從中學會更高端的製造實力。借力使力,才能終結台灣軍工靠不穩定的內需訂單支撐形成「2天捕魚、3天曬網」的不穩定產業生態,讓民間企業願意投資,利用國防訂單提升產業實力。

一場美中爭霸掀起的新冷戰已無法迴避,台灣的戰爭風險增溫,只能提高國防實力保衛自己。這同時也是一個好機會,軍艦造得好,造船、鋼鐵產業就會強;無人機躋身世界一流水準,周邊產業就能發展起來。烽火帶商機,也帶來產業科技升級的機會,就看台灣懂不懂得好好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