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缺工時代,換個角度看,也是職場工作者的黃金年代。

雖然短期內會有景氣波動、地緣政治等因素干擾產業的人力供需,甚至AI的興盛,都可能讓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涯規畫;但長期來看,台灣少子、高齡趨勢已確立,人力將是越來越稀缺的資源。

如何把握這個黃金時代,為自己創造最大價值? 以下整理5大問題,讓你不論「動」或「不動」,均能從容應對。

問題1
大缺工時代,誰最吃香?
我也有機會嗎?

回答問題前先問自己:你有沒有一個能傍身的專業技能?

全球最大高階主管顧問公司Korn Ferry數年前發布的《人才大緊縮》報告指出,2030年,全球人才短缺將超過8千5百萬人,占整體勞動力11%。

其中,具大學以上學歷與專業能力的高技術人才需求更為強烈,缺口為20%;相反的,低階勞動者則不缺工。

再加上近期ChatGPT掀起的新一波人工智慧浪潮,也演示AI如何改變既有工作,和提升職務技術門檻。

簡言之,大缺工潮是所有人的機會,但考驗的是:你是否掌握專業領域知識,並主動學習。

至於什麼樣的技能,可能讓你成為最吃香的人才?根據全球最大線上學習平台Coursera發表的「2023工作技能報告」,掌握數位、或科技與專案管理混合技能等專業,在當今時代最能成為不可取代的人才。

(圖表製作者:林培方)

問題2
不管要不要跳槽,
我應該如何重新思考、盤點自己的職涯?

首先,你得打破「薪資=待遇」的觀念,避免以數字做為唯一價值標準,而是全面性的思考職位對個人職涯的助益。

簡單講,就是這份工作除了薪水,還能夠讓你獲得什麼?是技術、舞台、管理經驗或是客戶人脈?以及組合這些要素後,是確實提升你的競爭力,還是只是維繫舒適圈?

同時,不妨從生命旅程的角度出發,從職涯衝刺期、家庭規畫期或晚期退休計畫分階段思考,當你處在不同生命階段,都有各自需要客製化的福利「包裹」。

例如,當你打算組建家庭,該思考或談判的,可能是提高在家工作空間,讓你能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

如果你是為了退休生活打算,則可能要想的是,這個職場,能不能保障我的退休財務安全?例如,台灣部分上市櫃公司提供員工持股信託,讓員工提撥部分月薪並加上公司補助,定期定額買進公司股票,長年累積下來,等於是退休之後可以運用的可觀資產,就很適合有意長期耕耘的工作者。

問題3
跳槽前,除硬技能外,
我可以如何提升自己的行情?

商場上,知彼,才有利談判。104資訊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建議,首先工作者要掌握的就是「情報」。

他舉例,台灣薪資行情透明度提高,什麼樣的資歷、學歷,在就業市場上大致能拿多少薪資,有許多統計或情報可打聽。除此之外,求職者在社群上也都能得知面試過程與評價,有利於拿下理想工作。

同時,也要展現自我價值。缺工潮下,好工作仍需要競爭取得。鍾文雄建議,求職者在準備面試過程中,仍應展現獨特的自我價值。「包括告訴企業,你的技能、證照、語言能力,還有在過去工作經驗累積的豐功偉業。」此外,職場社群平台如商務領域常見的領英(LinkedIn),也都是經營重點。

問題4
我想跳槽!
該怎麼與新雇主討論下一步?

鍾文雄觀察,以當前缺工情形來看,一般求職者應該以增加10%年薪為目標;如果是中高階主管,15%至20%則是合理加薪範圍。

但此外,你其實可以要得更多。例如,有時企業會有固定的敘薪規範,無法破格,但可以要求增加績效獎金,也是一種變相加薪。或甚至把適應期的考核、輔導機制,都當成待遇的一環來談判。

如公司文化、規範甚至是溝通方式差異,都可能影響績效表現。你在過去熟悉的環境是績效王,卻可能因為新環境的磨合問題,降低表現。

因此轉換到新職場前,除了多方打聽與評估,不妨和未來主管要求,前3個月適應期可以不同標準檢視、考核;或要求完整落地培訓,降低轉職過程的不確定性。

(圖表製作者:林培方)

問題5
如果我不打算跳槽,
是否也能與雇主「談心」讓自己更好?

大缺工時代,除了跳槽,留在原職場,依然能運用「好人才難尋」的背景,向公司爭取更多,不論是實質待遇,或無形的舞台、歷練。

最簡單的,就是了解公司既有調薪與升遷機制,因此,工作者第2個要善用的工具,是藉由在目標設定與績效評估展現實力,創造機會。

很多人在績效評估時虛應故事,但這其實是與管理階層談判的最好機會。

第1,在目標設定過程,透過與主管討論,能了解公司與部門的目標方向,與工作評價方式,為下次調薪做好準備。

第2,定期以量化的方式記錄工作成果,藉此展現專業技能、專案管理成效,以及運用數位工具的能力。這些都不是短期急就章可以清楚呈現,必須仰賴持續記錄,才能在評估階段有效的向主管展現工作成果,進而成為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