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富豪家族中,新光集團版圖之廣,幾乎無人能及,橫跨金融、百貨、醫院、能源、紡織、保全、建設、農業,總資產勝過台積電。

但它的核心事業新光金控,市值、淨值、獲利,卻在金控敬陪末座。它旗下企業與同業比較,除了百貨成績亮眼,沒有一項是業界最優。

這代表了,它坐擁祖產,經營卻低效率。

為什麼一手好牌卻慘敗?主筆馬自明與蔡茹涵採訪逾20位家族成員與重要關係人,發現問題出在溝通。

新光集團由吳、洪、林,三個家族聯合成立,如今開枝散葉上百人,股權盤根錯節。

由於股權分散,少數股權只要取得董事多數席次,就能控制主要企業,槓桿集團資源。

倘若掌權者強勢,其他成員一盤散沙,有人只說不聽,有人只聽不說,就會無效溝通。

當事業走上坡,還能相安無事。但若股價砍半,市值墊底,長年不配發股利,還要增資補洞,自然有人難以忍受。

平時不溝通,有事就更困難,無法做內部協商,只好讓市場力量去解決。

其實,新光第一代也想過傳承問題,於是設計複雜的交叉持股,讓利益均霑。

但這只安排了權力,卻沒照顧人心。倘若成員缺乏互信,分散的股權就像一把火柴,人心不平,一摩擦就全部著火。

人心要怎麼照顧?不能只靠英雄,要靠制度。

德國默克家族綿延逾350年,是全球家族事業的典範,它的接班人制度值得參考。

首先,它設有培訓機構「默克大學」,家族成員15歲後,必須學習財務、稅法、各類商業知識。

在培訓機構中,他們定期交流學習,建立互信、溝通基礎。

其次,沒有人因為血緣就能直接進入默克工作,必須先在外面企業任職15年以上,證明自己是稱職的經理人,才能取得董事遴選門票。

再者,透過嚴格的遴選機制,家族僅12人能進入默克控股董事會,其中5名進入集團董事會,與另外4名專業人士,共同監督默克集團。

透過機制維繫人心,才能富過13代。

你的企業、團隊、家庭,為了溝通做過多少功課?及早準備,避免亡羊補牢,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