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在導演齊柏林鏡頭下,我們看見台灣土地被不適宜的開發與濫用——高山上長出了果園與農地、山坡上築起了一棟棟別墅與民宿——這些地段,亟須水土保持,是山崩、地滑或地質敏感區域。

10年過去,國土被濫用的情況改善了嗎?答案是,微幅改善,但新的問題卻正在浮現。

先說正面案例。

當年,南投清境山坡地一度被禁建、限建,民宿未再擴張,但不斷冒出來的違法露營區卻抓不勝抓。

水保局官員告訴商周,山坡地開發樣態多,且開發速度快,地方人手不足,甚至有不少因人情壓力而放水。

有進步!衛星影像抓不法,成效上升

如此,怎麼抓起?「我們用衛星影像變異(偵測變異點),來判斷有沒有問題,比對影像有出現狀況,就通報地方政府。」農委會水保局主任秘書陳重光說,水保局早從1998年就開始這項監測,2014年由內政部接手。

一開始,頻率是2個月通報地方1次,解析度至多8公尺(編按:指影像可拍攝到的像素,為每一像素涵蓋地面大小之邊長),隨著科技進步,現在頻率增加到每月比對、通報1次,解析度達1.5公尺。

「光是去年,我們就掃了快3千公頃的山坡地、抓了逾9千多個變異點,實際違規數有2千7百多個。」陳重光說。

過去浮濫開發狀況確有改善。但這代表台灣的山坡國土從此沒問題了嗎?不。

另一個案例,它本該是正面例子,如今卻開始迷路。

它是控管國土利用的《國土計畫法》(簡稱《國土法》),該法在20年前送進立法院,8年前完成三讀——它是引導國土資源保育及空間利用發展計畫的最上位指導原則,讓土地的利用,不能再像過去,說變就變、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這部法也規定,不只上至中央,包括各個部會,下至每一個地方政府,都要提出土地利用計畫。最慢,得在2025年4月30日,《國土計畫法》就要上路。

「被降級」的山坡良田,桃園全台最多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有危機!產業爭地,各級政府搶解編

過去10年來,有些政府單位劃出必須堅守保育的國土生態綠網;有些單位通盤檢討國土利用的合理性;也有人盤點還有哪些土地可活化利用。

根據內政部、農委會的統計數據,10年來,各縣市解編的山坡地高達近兩萬公頃;被變更的特定農業區,即所謂的優良農田,則多達8千餘公頃。

其中,名列山坡地解編前3名,是台東縣、屏東縣與苗栗縣;若以直轄市分類來看,桃園市為六都之中,解編山坡地最多者,高達約1,995公頃,排名全台第4。

山坡地被解編,大量的特定農業區被降編為一般農業區、特定專用區。

簡單講,解編、降編,就是土地使用的限制較少、彈性更大。

水保局解釋,早期山坡地劃設時,因圖資技術不夠準確,導致不符合山坡定義者也被劃入,限制了土地開發,「現在有開發壓力、各種需求,直轄市政府可以提出檢討,農委會也在這幾年重新盤點非直轄縣市山坡地。」陳重光說。

當然,山坡地、農地,並非是一塊鐵板,完全不能動,但照理說,這些土地應該在國土計畫的架構下來好好規畫使用,但「現在大家都是搶搭末班車、空窗期(編按:指2025年《國土計畫法》正式上路前)搶地、提計畫⋯⋯,」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說。

這會導致什麼問題?產業擴張、爭地,造成資源排擠。國土利用再度零碎化、破碎化,台灣新一波的土地浩劫危機,可能再起。

負面影響已經出現,比如,在新竹隆起的晶圓山、在全台陸續出現的光電田、光電坡⋯⋯。

商周國土真相大調查》 七彩河川、禿頭山坡 換來台灣新經濟,值得嗎?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wevent/2023/plundered-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