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奇怪,在日本,能看到很多中高齡男性服務員,而且都很有紳士風範,彬彬有禮,但台灣卻沒有?」

「台灣的銀髮服務員,女性較多,男性還很少見,是觀念問題?」

「是不是日本業者,對銀髮族運用很有一套?人事制度、教育訓練、工作節奏,都特別設計?」

「日本原本就少子化,但疫情後,真的覺得銀髮服務員更多了!」

近日參加一場聚會,現場多位企業領導人,不約而同談起服務業「高年級實習生」這話題。日本不僅銀髮服務員變多,也大量進用服務型機器人,它們穿梭餐廳前後場,端盤子、送菜。仔細查這些機器人品牌,發現許多來自台灣。

服務業人才已經大洗牌。疫情間,許多旅宿業者經營困難、辭退員工,人們大量轉業。如今,旅行熱潮再起,當初被辭退者,卻很難再找回來。

於是,國旅出現各種亂象,民眾抱怨連連,這裡不贅述。根據商周獨家調查,7成旅宿業者缺工10%到30%,7成業者坦言,未來住宿價格只會漲不會跌。

缺工難解,漲價繼續,恐怕換來更多負評。該如何解決?

封面故事作者韓化宇遍訪業者,發現已有業者增聘非傳統員工、善用數位工具、改變管理制度,它們不是坐困愁城,或只會漲價搶短線,而是從基本面找出解方。

主筆吳和懋則提出日本旅宿業「放大縮小」做法,它們拋棄傳統「事必躬親、面面俱到」的做法,而是重質不重量,全力凸顯記憶點。

例如強調露天浴場、洗衣房、高級床墊或驚喜菜單,把顧客的關注焦點引導到獨特優點,降低旅客在缺點處作文章。這不只是行銷話術,更是策略選擇。

日本善用銀髮服務員、工作機器人,改寫賓至如歸的定義,有所為、有所不為,都凸顯這個觀光大國,正努力從高齡少子化,找到出路。

根據104調查,台灣的缺工高達100萬人,創歷史新高,許多職缺無人應徵。這意味著,誰能更聰明的解決缺人問題,誰就有存活壯大的機會。

今天國旅缺工,明天也會發生在各行各業。看看它們怎麼因應,有一天,你我都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