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東北季風信守承諾、年復一年如約而至,讓佇立在台灣海峽372座風機,發出破紀錄的綠電量。但台灣本土的風電製造業,卻遭遇史上最強逆風,昔日的風電國家隊被強迫斷奶,未來將走上獨力求生的道路。

台灣的能源轉型將進入新篇章,因為,一道歷史的分界點,已被風電業者口中的「923之亂」硬生生劃下。在此之前,離岸風電的風場開發商,必須提出採購國產化零組件的數量,只要「MIT」的比率越高,得標的機率就越高。

5年前總統喊風電國家隊創1.2兆產值
5年後國產化喊卡、掀爛尾樓恐慌

5年來,台灣想利用台灣海峽的風,打造在歐洲之外,亞洲的風機製造基地。

這個願景,在2019年更被正式定名為「風電國家隊」。時任總統蔡英文在當年國慶日後,參加世紀鋼台北港南碼頭廠辦啟動儀式,喊出離岸風電產業可創造「1.2兆元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先吃內需再打國際盃,大賺綠能財。

今年,同樣是國慶日,政府卻放下了「國家隊」的夢,拚發電成了唯一目標的宣示,所有阻礙都必須掃除,包括MIT的國產化要求,都必須讓路。

風電國家隊為何要放棄?9月9日,經濟部先開了一場秘密會議,起因是台灣的國產化政策,被歐盟以歧視進口商品為由,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

然而,另一個官員隱而不宣的動機是,過去2年,政府發標的10座風場,僅1座風場已發包採購,其餘9座不是拿不到銀行融資,就是找不到企業買綠電,導致工程迄今還沒發包、進度延宕,而國產化,就這麼被指控是一切延宕的兇手。

2週後,釀成「923之亂」的事件登場。這場閉門會議,6家風電案場開發商齊聚經濟部,下午2點半,出身半導體業、上任僅100多天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只花60分鐘,告訴現場開發商,只要承諾如期併網,讓風場「準時」發電,國產化「將不受約束」。

通俗的說,只要能發電,開發商愛用哪一國的風電產品都放寬了。

60分鐘會議定生死,台廠、外商怒斥
風電國家隊上書行政院控被犧牲!

一時之間炸了鍋,有製造商的合約被客戶重談、砍價,更引發遵守國產化政策的開發商不滿,「遊戲規則可以說改就改嗎?」

長年來,外資開發商不斷遊說政府,國內業者相關製造經驗是「零」,不宜訂出最高達100%的國產化目標。放棄MIT要求,理應讓他們喜出望外,但實情,卻是滿腔怒火。

「政府這麼做,是罔顧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指出,「政府對國產化怎麼會有如此錯誤的了解?怎麼會認為它是成本暴漲、風場延誤的原因?」

最不滿的是本土風電國家隊,9月24日,一群悲憤本土製造商發起南北大串聯,撰寫一封陳情信當天遞交給行政院長卓榮泰,他們控訴政府,當初響應政策的自己,如今竟變成被犧牲的一群人。

這些本土製造商擔心的是,「開放進口後,可能⋯⋯會掀起本土廠商的倒閉潮。」

而這,就是所有人最害怕的情況:整個產業鏈可能出現全面性、包含製造商在內的「爛尾樓」效應。

「先發電、後產業」大方向確立
國家隊退場、淘汰賽提前上演成定局

眼見風暴越演越烈,10月3日,當全台灣還在放颱風假,晚上9點,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緊急發出一紙新聞稿,洋洋灑灑寫下3大要點。巧妙的公文讓業者各自解讀。這安撫了利益受損人,也有業者看清了大方向,「我不是很樂觀⋯⋯。」

商周向經濟部提出正式採訪要求,經濟部派出的代表,不是郭智輝、也不是輔導產業的產業發展署,而是擘畫全國能源政策的「能源署」。

這項安排說明了政府態度。「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期併網,因為半導體、AI都需要綠電,」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指出,假設一家業者因國產化影響如期併網,「那你就可以不用做國產化。」

這意味著,「國家隊、兆元產業、兩萬人就業」的夢退場,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產業淘汰賽將就此上演。

風電國產化鬆綁,綠電就能準時嗎?為何外界有「爛尾樓」疑慮?它會發生嗎?完整報導將有專家解謎,並深入北中南,看風電製造大咖如何迎戰進口貨。

一鍵訂閱》半導體用電、傳產升級,誰優先?風電產業分歧點!
兆元風電夢碎
官員曝兆元產值變調原因:先發電再產業、歐盟狀告WTO
美國產化鬆綁,綠電就能準時?難!三點看風電哪卡關
逆風贏家1》6千頁「天書」結合工匠、工程師 風機外觀件王通吃歐商訂單
逆風贏家2》「台灣土狗」董座以廠為家18個月 造出亞洲最高擎天工作台
逆風贏家3》從沒人看好到全球第二大浮吊船 揭密征服黑水溝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