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45年,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它的催生者,是美軍與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領導的「曼哈頓計畫」。

當年,美國與德國競爭,誰先研發成功,誰將扭轉戰局。美國贏了。8月,美軍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促使二戰結束。戰後近80年,曼哈頓計畫一詞,又被美方提出。

美國國會年度報告提議重啟二戰計畫
用做原子彈的力道拚「通用AI」

11月下旬,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近800頁年度報告,建議美國應為了新的科技聖杯:AGI(通用人工智慧),啟動這個時代的曼哈頓計畫。

因為,誰先研發出AGI,誰將擁有無所不能的戰神之腦,它能操控各種軍事武器,加速產業全面進化,催生獨霸世界的超級強權。

美國、中國的國力正在集結,比拚誰先研發出這「AI原子彈」,而台灣,在這軍事等級的AI競爭中,又將何去何從呢?

馬斯克、奧特曼9年前一封信
早就提到AI曼哈頓計畫構想

事實上,今日的AI版曼哈頓計畫,極可能是美國科技巨頭與政府力量的集結。

早在9年前,兩大科技野心家——OpenAI創辦人奧特曼、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提出此擘畫。

2015年,奧特曼在一封寫給馬斯克的電子郵件寫道:「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可能阻止人類發展AI,但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無論如何AI都要發生,⋯⋯我想知道,你對於YC(奧特曼執掌的孵化器)為AI啟動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有什麼想法?我認為,可以讓全美前50名高手,一起來研究AI、構建AI⋯⋯。」

而今,這項新曼哈頓計畫,被美國國會USCC委員會重新提出。由於該委員會的成員,不少是與川普友好的「川友友」:譬如曾為他在矽谷募款的賀爾柏格(J. Helberg)、曾是他白宮幕僚的席姆斯(C. Sims),讓該計畫的實現,更添可能性。

該年度報告坦承:
晶片戰防堵成效不大,美將轉守為攻

這也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將轉守為攻,從防堵變成主動出擊。

「拜登時代,是以晶片為主軸,透過各種禁令、阻擋中國發展AI;但效果很有限,在部分AI領域,美國現在是落後中國的。」台經院資深分析師邱昰芳說。

在USCC該份報告中,也坦承防堵的「成效不大」。報告甚至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先進晶片管制,反而「助長」中國成熟製程的半導體業,讓中國在該製程的全球市占率達30%。

過去半年多來,美國科技界也開始出現一些雜音。

如微軟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近期在一場訪問中示警:「坦白來說,其中一個危險是,那些不常去中國的人,會假設他們(中國)落後。但是當你去那裡時,你會對他們所做的事情感到印象深刻。」

美國知名智庫CSIS瓦德瓦尼人工智慧中心總監艾倫(Gregory Allen),在和大科技公司高層的對談中也聽到類似聲音,認為美國的領先差距恐怕已經從原本評估的18至24個月,縮短至半年內。

這些聲音,成為促使美國可能再次啟動「曼哈頓計畫」的推力。

「未來美國的戰略,可能變成兩線並進,」邱昰芳指出,「一方面,繼續阻擋中國取得AI晶片;另一方面,它會主動厚植國內AI實力,縮短雙方差距。」

台商擔心「有多少大陸AI生意不能做」
大國博弈下的台灣:風險與機會並行

這帶給台灣的是,風險與機會並行。

「一旦新曼哈頓計畫開始執行,我們馬上就可以看到,全面的『技術禁運』就如同當年冷戰一樣。」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說。

技術禁運,最新的個案,就是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被美國商務部禁止它為任何中國業者生產AI晶片。

「我們半導體業擔心的是,曼哈頓計畫實施下去,會有多少我們現在跟大陸的AI生意,是不能做、會踩到政治紅線⋯⋯,」一名股價千元的台灣半導體業者擔憂。

但若轉向美國,你可能看到的是機會。

「如果這份計畫上路,美國的AI資料中心會遍地開花,裡面需要的硬體,像伺服器,大概都會跟台商採購。」常駐矽谷的新創育苗機構CU Advisory創辦人蘇祐立說。

只是,台商要有深刻認知:在AI領域,你也面對了無法兩面討好的零和賽局。從二戰到冷戰,都是兩造勢力拉幫結派的鬥爭,甚至可能引爆戰爭。

美、中各擁優勢,誰能在這一戰得勝,尚未可知。但同時間還有另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兩大世界強國不顧一切求勝,會否帶來無可挽回的後果,更是這場競賽中,應該被關注的問題。

一鍵訂閱》美中AI差距剩沒6個月!美國最新「AI曼哈頓計畫」衝擊解讀
美中新熱戰 AI曼哈頓計畫
AI差距從兩年變不到六個月 美國防堵中國為何失效?
落後美國5個月仍有信心趕超!中國AI六小虎優勢拆解
昔日造原子彈、今日拚「通用型AI」AI版曼哈頓計畫解析
台灣出口恐減、掀新一波產業外移 AI殊死戰台商影響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