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封面故事,我們選擇非常特別的題材,啦啦隊經濟。或許你會問,不就一群女孩唱唱跳跳,炒熱氣氛,財經題材這麼多,為何挑它做大?

我一開始也這麼想。在編輯室討論過程中,我不斷質疑,記者不斷說服我,反覆論辯。我頻頻拿商周選題的高標來過濾:它產值大嗎?就業人數多嗎?產業關聯效應強嗎?學習性高嗎?

攤出產值,球隊與啦啦隊加總,僅約一家中小企業規模;就業人數,當然比不過許多製造、服務業;粉絲數確實高,但流量變現力如何?

我用商業的尺度測量,但這題主作記者陳慶徽與團隊不放棄,持續約訪關鍵企業與人物,企圖打開我這類職棒絕緣者,另一扇窗。

這讓我深感好奇,於是決定跟訪,走進球場,看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平時接觸百億、千億企業的記者們,如此熱血沸騰?熱情不會平白發生,背後一定有學問。

當我聽到,女孩們描述努力過程,拿捏線上線下串接的節奏,上課補習各種技能;企業如何費盡心思,讓原本快被砍掉的預算,長出最有價值的品牌……。才發現,這其中的學問如此大。

有人摸索出讓利方式,讓女孩衝出業外收益,也為企業帶來高額曝光效應;跳脫傳統娛樂圈經營藝人的包袱,不用鐵絲綁住花盆,反而養出燦爛的花朵。

有人為啦啦隊打造成功方程式,引入贊助商資源、上社群經營課,甚至發文頻率、照片怎麼拍,都精心研究。強化團隊精神,避免明星效應,管理更需巧思。

舞台背後,是各種角色串接,才讓這產業發光,未來有更多想像。

在台中洲際棒球場,我看見眾多球迷跟著啦啦隊舞動,小朋友跑到台前,跟著大姊姊揮動手腳,深深感受到,應援、支持、加油的魅力。

「雖然它產值不大,但妳難道不覺得,快樂無價嗎?」在球場上,慶徽問我。

是的。數字很重要,體驗更關鍵,當人們持續被激勵、投入,後續就有無窮的商業想像;但你必須先做到,讓支持者覺得,值得。

這一期,你能看到他們在幕前幕後,為了這份值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