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1 年年初,不少賓客群聚在雲林古坑的古坑社區,想親自體驗由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副教授李彥希師生展示的「咖啡品席」體驗,特別是在地的古坑居民,更對活動充滿期 待。由侍席師引領的咖啡品席,以宛如日本茶道或西式品酒的儀式,向來賓一一介紹咖啡的品種、沖泡方式與飲用方法等,每個環節深入淺出,讓來賓不知不覺中沉靜心靈,享受全新的咖啡饗宴。而這套全臺首創的咖啡品席,不僅提升品咖啡的「儀式感」,更 成為社區推廣咖啡活動的絕佳工具。

創造五感體驗的咖啡品席

多年來從事社區參與的李老師,之前因擔任雲林「社區 PK 賽」 評審而來到古坑社區,當時社區內已有返鄉青年從事地方發展,但仍面臨遊憩資源不足,較難吸引遊客的困境。李老師在了解地方需求後,便思考如何以不同方式來運用當地的咖啡特色,進而打響古坑社區名聲,吸引遊客駐足。

「希望如同喝茶一樣,喝咖啡也能有一個儀式與過程,而且是專 屬於古坑社區的,於是就想到了『咖啡品席』。」李老師表示,咖啡品席重新思考從聞豆、研磨,到最後沖泡出來的每個步驟與環節,包括侍席師的服裝、沖泡的器皿、講解的內容等都需考量 在內,「是從五感的體驗去感受,同時了解咖啡的文化與知識,不只是喝一杯咖啡,還讓人靜下心來,感受喝咖啡的過程。」

從零開始的咖啡學習之旅

李老師讓一組學生從事咖啡品席的規劃設計,另一組製作在地的文創商品。先帶領學生多次到古坑踏查,了解在地的聲音與需求,並到古坑「谷泉咖啡莊園」,認識古坑咖啡的歷史與知識,且實際烘焙咖啡豆、學習「咖啡染」的製作,還安排多次陶藝課程等,種種內容,都在讓學生了解古坑咖啡,並為設計咖啡品席與開發創意商品做好準備。

對以往只知道「喝咖啡」的學生來說,這是一次從零開始的學習之旅,過程中除了實地踏查,還要自學許多資料。其中,擔綱侍席師的學生,需要熟悉咖啡品席的每個步驟,同時口條清楚的將所有內容傳達給列席賓客,李老師笑說:「他們的專業程度,可 能比我還懂。」

不斷修正調整的咖啡品席,將古坑當地的咖啡歷史與文化融入其 中。李老師表示,小目標是交給社區持續經營,大目標則是希望得到公家單位的青睞與支持,就有希望成為古坑鄉的代表特色。「屆時每間咖啡館可規劃自己的咖啡品席,帶入各自的文化特色, 將能帶動屬於古坑咖啡的風潮。

結合課程,開發多元文創商品

至於設計文創商品的學生,「必須對古坑當地有所了解。」李老師提到,像是以當地盛產的柑橘、柳丁、咖啡等為外型的手工皂、結合古坑生態的諸羅樹蛙設計成的薰香盤、咬線器、便利貼等。 學生還協助當地曾在世界果醬大賽中得到金牌獎的「奶油巴士」 烘焙坊包裝果醬、製作水果果乾、可在家DIY 咖啡染的器具等, 品項相當多元。師生團隊還在 110年「臺灣咖啡節」中設置攤位,實際展售這些作品。

另外,李老師在「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創業知能」這兩門課程中,同樣以古坑社區為主題,帶領學生思考咖啡的商品設計、 體驗行程與活動規劃等。李老師表示,一學期課程的學生作品成熟度還不足,因此主要以激發學生思考、創意,提出產品概念為 主,但只要是概念性強的文創商品,都會嘗試製作在社區試賣, 再視市場反應做調整,也是為大量生產做準備。一旦真正商品化,營收就能成為社區發展經費,為社區帶來最直接的幫助。

學生孫怡潔,從咖啡外行躍升為侍席師

原本不喝咖啡的休閒遊憩系大四生孫怡潔,因參與共創計畫而一躍成為咖啡品席的侍席師,現在不僅對古坑咖 啡的歷史、品種如數家珍,更會思考古坑咖啡的未來與 發展。「最辛苦的是文獻的尋找,還有融會貫通咖啡的知識、器皿的研究等,前端的調查要很透徹,後續的品席流程才可以制定清楚。」 她期待透過咖啡品席的推廣,吸引更多人來古坑走走。

教學亮點

1. 結合在地特色,創新設計咖啡品席體驗。
2. 長時間深入研究,分組規劃創新內容與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