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內文有部分段落提及《進擊的巨人》的劇情,若還沒看過此部作品的讀者,建議先觀賞完作品後再來閱讀。)

《進擊的巨人》動畫自2013年在日本首映,至今剛好10年完結,很多人的青春似乎跟著最後的The End一起結束。

跟著動畫在這10年裡一起長大的我們,也被每一季的「To be continued」分隔成一個個階段,跟著主角艾連・葉卡一起改變看待自己的人生及世界觀。

《進擊的巨人》之所以經典,除了他龐大的世界觀與敘事架構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長達10年的連載,主要觀眾和艾連一起長大成人。每個年齡層感受到的事情、最喜歡的場景都完全不同。隨著每一季的劇情推進,艾連一直改變對生命與世界的認知,這樣的觀影體驗真是絕無僅有,絕非是完結之後,才開始花個幾個禮拜一次追完的人能感受,我們也很難再有10年重來一次的成長感受。

2013年,《進擊的巨人》第一季:艾連與人類對抗巨人

10年前還是學生,相對幼稚不成熟的我,一下子就被渺小人類對抗牆外巨人這種絕無僅有的熱血設定吸引。關注的重點是,人類與巨人的帥氣對決,灑狗血的犧牲和奮戰,以及士兵使用立體機動裝置飛翔的精彩畫面。我們跟艾連一樣,單純為了追求牆外的美好風景而努力著。

2017年,《進擊的巨人》第二季:艾連化身巨人對抗巨人

這時是漫威超級英雄全面稱霸影視作品的時代,難得能看到類似於駕駛鋼彈或《環太平洋》的巨大人形概念。由人變身巨人,與其他巨人發生戰鬥。虛長4歲的我初入社會,這時我的思維層次和艾連一樣,渴望獲得超能力,擁有更大的力量對抗敵人、保護身邊的人。

2018年,《進擊的巨人》第三季:艾連身為人類質疑人類

過了1年,我和艾連一樣,一邊帶著更多的疑惑、一邊奮戰。直到牆內的人奪回被巨人佔領的區域後,才揭開城牆與王室血脈希絲特莉亞潛藏的祕密,以及這個世界的歷史。原來城墻內和城牆外的世界,不是艾連認知的一切,他學習到的歷史觀也不完全是正確的。身為人類,竟然不是被巨人所困,而是被另一群人類放逐。

此時的我,已在社會中打滾一段時間,剛好在社會化的過程,我逐漸發現,身為台灣人,原來以前認知的國族觀念與歷史,都是被刻意引導的結果。沒有獨立思考的我們,就如同被關在牆內的人類一樣,卻不自知。

2020年,《進擊的巨人》最終季:艾連以一己之力對抗世界

新冠疫情爆發後,我們被迫思考如何和全世界共同承擔風險,這時候的艾連和我們都不再是只在意自己和小情小愛的年紀。艾連走出帕拉迪島,在世界各國政治權衡與歷史傷痛的衝突間,尋求和平的方案。

故事進行至此,作品的世界觀突然放到全世界這麼大。議題一下子從一個小島人民的存亡,延伸到全世界、甚至是累積2000年的歷史衝突,無力處理紛爭的少年,也只能接受「發動地鳴」的選擇。

社會、新聞、網路社群每天吵吵鬧鬧,但就如同疫情一樣,將人的微觀利益放到世界格局來看,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也無足輕重。

2023年,《進擊的巨人》完結篇:艾連用生命讓所愛之人自由

直到2023年,《進擊的巨人》至今早已過了10年。小學生已是大學生,剛入社會的年輕人成了家、立了業。回頭看看過去追求的夢想、吵過的架、辯論過的議題、支持過的候選人或政黨,似乎早已變了樣,或讓人一笑至之。

到頭來,無論把動機與理由說得多偉大,其實我們都是為了身邊所愛、所重視的人與土地而努力罷了。

人類都是自私的,即便發動地鳴、消滅80%人類的艾連,到頭來也僅僅是要讓自己重視的人活下來,成為世界英雄、享受短暫的和平。「世界和平」,到頭來只是重新開始一個循環,只要有人類,就永遠不會結束,也不會學到教訓。

看完《進擊的巨人》的我們,在感嘆艾連與帕拉迪島人的命運時,也別忘了我們也處在戰爭的高度風險中。我們看著被巨人激發起的仇恨,也看著烏俄戰爭與以巴衝突。思考辯論著我們究竟是為了國族大義的無私,還是為所愛之人的自私而戰時,最起碼,我們身在自由的台灣。

我們在這10年間,能自由的成長與接觸任何價值觀,而不會遇到如同2015年時,以「保護年輕人的健康」為理由,被中國文化部要求各相關單位禁止發布包括《進擊的巨人》在內的38部動畫和漫畫作品的相關內容。

我們和艾連都是自由的,而自由是需要獻出自己的心臟才能擁有。

*本文獲「吳崟睿」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作者簡介_吳崟睿

樂宇宙科技 創辦人 / Eatgether 執行長

連續創業家,創辦並經營全台最大的聚會活動平台Eatgether,每個月在全台各地創造超過2萬場的各類主題社交活動。對於社交市場與交友產業理解深刻,希望能透過打造創新的社群服務連結人類,讓人們因為相聚而更加幸福。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