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沒有對與錯。你彈錯聲音,但它都還是聲音、還是音樂,都還是表達了一種情緒。」橫跨劇場、影視聲音製作、配樂、流行音樂、咖啡館經營,台灣創作廣泛的音樂人陳建騏說:「有時候大家覺得很難,是因為自己給了限制。」

陳建騏

現職:好多音樂、好多聲音、完美聲音、大小眼錄音室創辦人,何樂音樂及人力飛行劇團音樂總監,好多咖啡共同創辦人。
成就:以彭佳慧《大齡女子》獲得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以及田馥甄《無人知曉》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台北市大安區的街巷內,一間不起眼的舊公寓5樓頂樓加蓋,竟是台灣流行音樂創作的神秘基地。過去6年,5位金曲歌后彭佳慧、艾怡良、徐佳瑩、魏如萱和田馥甄的重要作品都在這個空間誕生。

一口氣走上5樓,難免有些喘,但是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空中花園,看著櫻花樹、楓樹、金露花、雞蛋花、流蘇花等,超過10種植物,在風中擺盪,那自然搖曳的節奏,似乎也幫你調整了呼吸。

此時,與陳建騏合作7年的經紀人朝我們走來笑說:「他家戶外比室內大,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還會爬上屋頂看星星。」而且每當換季,園丁還會幫他更新植物。

這個總和約40坪的空間,燈光有意識的向上打在白色斜頂上,向下反射的結果,成就了柔和舒適的氛圍。主人陳建騏笑談,一年前才買了沙發,過去都是席地而坐。而往沙發旁移動兩步,擺了一台電子琴,兩個螢幕,就是他的工作檯。

如果華語音樂圈是一片海洋,那陳建騏這占地1坪不到的工作檯就是源頭。曾編織出膾炙人口的歌曲,如魏如萱《末路狂花》、徐佳瑩《尋人啟事》等專輯,也是2018年國片票房冠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劉若英全球熱賣60億元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音樂總監,2021年又以田馥甄的《無人知曉》拿下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有別於許多創作人性格稜角鮮明、言談嗆辣,陳建騏的脾氣是出了名的好。瞇瞇笑眼是他的招牌特色,說過最重的話只有「下次不要再這樣了,」身旁的人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他在生氣,讓他哭笑不得。

而我們更好奇的是,不論小眾劇場的音樂總監,或賣座國片的音樂創作者,甚至深入咖啡館的經營者,為何這多重角色他都能得心應手?旗下有5家公司的他,到底怎麼在浪漫的創作與理性的管理間取得平衡?

陳建騏的創作多元,從劇場、流行歌曲、影視音效後製全都包辦,旗下藝人也都紛紛獲得金曲獎肯定,是業界罕見觸角廣泛的製作人
陳建騏的創作多元,從劇場、流行歌曲、影視音效後製全都包辦,旗下藝人也都紛紛獲得金曲獎肯定,是業界罕見觸角廣泛的製作人。(攝影者:陳宗怡)

不說可能很難想像,這樣浪漫無拘的陳建騏其實是會計系畢業。創作的靈魂,被數字公式綑綁是不是很痛苦?他笑說,「不會太痛苦啦,其實只要考試過了。」

他解釋著:「會計難的不是數學,而是怎麼處理事情。因為它最多是加減乘除,但是對於怎麼認定它是哪一筆交易?該放在哪一個位置,要讓管理者一看就知道這裡有沒有問題?它比較像是一套管理,讓別人看懂你想表達的數字。」

或許,這就是陳建騏的音樂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總是可以將理性與感性調味的恰到好處。

陳建騏大事紀

2000擔任周華健樂手
2004第一次以《豔光四射歌舞團》入圍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2007擔任人力飛行樂團音樂總監,同年為梁靜茹編曲《崇拜》,隔年入圍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
2008以公視人生劇展《跳格子》獲得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2012合作魏如萱第一張個人專輯《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2013擔任第50屆金馬獎音樂類決審評審,同年底與魏如萱等人經營好多咖啡
2014擔任索尼音樂總監
2015成立好多聲音,製作電視及電影音樂後製,以及好多音樂,打理藝人經紀及唱片製作
2016 以彭佳慧《大齡女子》獲得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獎肯定
2018 成立完美聲音,製作影視配樂及主題曲
2021以田馥甄《無人知曉》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肯定


在自己喜歡的前提上,他並不是想著什麼東西大眾會喜歡,反而更在意的是,有沒有找到本位?怎麼解釋想要表達的情緒,有沒有辦法讓別人聽懂?

像是與他合作逾20年的魏如萱(娃娃)就像其中一環。過去,她經常被歸類在「獨立創作歌手」,但這幾年卻越唱越主流,甚至成為金曲獎的主持人。身為經紀公司老闆的陳建騏卻笑說自己並沒有特別做什麼,他做的是,幫歌手找到本位,保留原樣,用音樂說清楚她想說的事情。

魏如萱(左)與陳建騏相識 20 多年,她還曾是他的房客,兩人從生活到事業都密不可分、默契極好,不用言語就知道對方的歌是想寫給誰
魏如萱(左)與陳建騏相識 20 多年,她還曾是他的房客,兩人從生活到事業都密不可分、默契極好,不用言語就知道對方的歌是想寫給誰。(攝影者:陳宗怡)

又好比前年陳建騏首次舉辦個人音樂會「一人之海」,他曾經陷入焦慮,兩個月想不出表演內容。他笑說:「我一開始太興奮,就誇口說我要做全新的創作、要彈管風琴,但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上了一陣子的管風琴課後,他也回歸到本位,「我彈管風琴也沒有別人彈得好,何必比技術?」他開始研究管風琴,發現管風琴要通氣才會有聲音,他刻意反其道而行,先不通氣,讓管風琴先發出有氣無力的聲音,再慢慢轉為宏亮。他不諱言,也曾小心翼翼的問老師說:「這樣會太離經叛道嗎?」老師很訝異的說:「這樣很好,其實我沒想過可以這樣做。」

陳建騏在「一人之海音樂會」以反向操作彈奏管風琴,讓觀眾近距離享受他獨特的音樂品味
陳建騏在「一人之海音樂會」以反向操作彈奏管風琴,讓觀眾近距離享受他獨特的音樂品味。(攝影者:陳宗怡)

不成規矩是陳建騏的標記,2000年,退伍後3個月他在朋友介紹下應徵了周華健的樂手。周華健當時挑了一首尚未發行的作品,要他嘗試編曲。陳建騏花了兩週的時間,最後只編了前奏30秒,卻成功錄取了。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可能「完整」才是合格。但對陳建騏而言,那是外人給的框架,「我當然會想要做到最好,但當我什麼都還不是的時候,如果結果證明我做的東西沒有用,那我就是改。」

他回憶當時跟周華健合作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去新加坡辦一個5千人的演唱會,樂手只有兩位,一位是小提琴手,另一位就是鍵盤手陳建騏。「壓力很大,因為所有音樂是鋼琴在撐,以前在酒吧都是面對100人、200人,但對我來說,如果把這件事做好了,那就是代表之前的經歷在這裡驗證是成功的,那就可以再往上去精進。」

陳建騏的金曲獎座就展示在自家咖啡館內
陳建騏的金曲獎座就展示在自家咖啡館內。(攝影者:陳宗怡)

不會想著要一步登天,而是仔細冷靜的處理每一個環節,讓他的音樂每一個音符都有畫面、都有意義,也能傳承與累積,即便只有30秒,卻是精華的30秒。

他回憶年輕時的創作,給自己的評語是大膽、喜歡不按牌理出牌。反而是現在容易因為習慣,而有了更多的框架。因此他對自己的目標設定在「要做比自己能力範圍再多一點的事情。」

言談到此,他再次嶄露那招牌瞇瞇笑眼,那種帶著些許叛逆的童趣也是陳建騏無可取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