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號,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新一期當選名單,總共有111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最引入關注的,就是特斯拉執行長、Space X創辦人馬斯克也入選了,原因是「在可回收火箭、可持續能源和新能源交通上的工程貢獻」。

美國國家工程院是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術機構,也是美國4大國家學術機構之一,被評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國,甚至是全世界工程師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這個消息一出來,很多人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大部分人的了解是馬斯克是一位企業家,性格有點離經叛道,在社交平台上常有超出常規乃至囂張的觀點,更別說只有本科學歷了(編按:馬斯克的最高學歷為賓州大學物理系暨經濟系學士)。那馬斯克憑什麼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呢?

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成功的科技企業家不光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還要有從每個細節入手,一點一點把新技術優勢盡善盡美地發揮出來的優化能力。

早在2017年,馬斯克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用「第一性原理」思維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個「原理」曾經在中國被炒得很紅,成為創業者的指導「聖經」。

馬斯克說的「第一性原理」,本意是物理學中的方法論: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從本質出發解決問題。比如造火箭,以前只有國家財力才能造,馬斯克算了一筆帳:火箭的原料不過就是一堆金屬,材料只占總成本的2%,其它成本都可以優化,所以他可以把製造成本降到NASA的10%以下。

其實,馬斯克嘴上說的是「第一性原理」,可實際做的卻是任務分解和持續改進。如果他真的要做第一性原理,那汽車的動力應該是氫能源、太陽能或者是核能了,結果他做了鋰電池驅動的電動車。

2020年馬斯克在電池日上從幾個方面對電動車的優化數據做了詳細分析,是他真正核心能力的表現:電池設計的成本降低14%,生產工藝降低18%,材料技術總體降低17%等等,每一處細節的提升加在一起,總成本將會降低56%,這將幫助特斯拉造出性能比燃油車更好,但價錢只有2萬5千美元以下的電動車。這就是馬斯克在工程調整優化上的最好體現。

科技研發,無法在學術機構發生

在今年1月的特斯拉投資者會議上,有投資人問馬斯克:「為什麼從來沒見到過你們的研發中心或者類似的機構,有沒有創新孵化器之類的?」

馬斯克的回答是,我們沒有孵化器和研究中心,都是先設計出來然後大規模製造,而製造是超級難的部分,需要團隊泡在工廠裡,付出大量心血,如果放在研究中心就沒法推進了。馬斯克還強調,我們不認為這叫研發(R&D),而是產品開發(Product Development)。

讓馬斯克操心的不只有特斯拉汽車,還有運載火箭Space X。在2021年12月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時候他就說,這是最耗費他精力的工作。相比汽車,火箭的工程難題還有很多沒有解決,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做成。

當時的評論文章說,馬斯克在火箭研發上的進展,決定了人類能不能真正成為跨星球的物種。

2020年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提到,科學跟工程不是一碼事,沒有火箭科學家,只有火箭工程師。在今天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科技的新突破往往都是從學校的實驗室誕生的,這個誕生過程叫科學研究。而把科技的性能調到最優的過程叫研發,往往是由企業的工程師,而不是學術機構的教授來完成的。

這也是馬斯克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原因,這個獎項就是表彰那些在工程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工程師、企業家和學術界牛人。在這次111名院士的名單中,產業界占了很大比例,除了馬斯克,還有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蘋果的硬體工程師Kathleen Bergeron。

*本文獲「全球風口」授權轉載,原文:只有本科學歷的馬斯克當上了院士,獲全世界工程師最高榮譽,憑什麼?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