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制訂隔年度的事業計劃時,會編列預算、列舉所有必要的經費項目,例如「既然營業額必須增加這麼多,當然需要人力,所以得增加人員。此外,既然必須提升營業額,就得開設新的分店,這麼一來,業務經費必須增列……。」

我從來不曾執行過這類預算制度,我向來採取的經營方式,是「摒除預算制度,當費用需求出現時,提出書面請示,隨時裁決」。

此外,在京瓷,關於原料等的採購,每個月只採購當月需要的份量。有時候,根據實際狀況,也會採取只採購每日必要份量的方式,這就是我稱為「只買一升」的資材採購原則。

有時,即使對方鼓吹購買一斗的價錢更便宜時,我仍然只購買目前所需的一升份量(編按:十升為一斗)。這種想法,源自於我孩童時代的經驗。

母親用便宜價格買下蔬菜,卻讓父親生悶氣

我的老家經營印刷與紙袋製造。鄉下務農的親戚,經常將甘薯、芋頭、各種蔬菜等,裝上板車或扁擔運來市內銷售。傍晚回家時,如果還有賣剩的蔬菜,他們會造訪熟人促銷出去。

我家也常是順道拜訪的目標之一。這些鄉下親戚就會對母親說道:「這些都是賣剩的,算妳便宜吧。不然我還得扛回家。」於是,善良的母親總是來者不拒,買下所有賣剩的蔬菜。

晚餐時,寡言認真的父親瞄見廚房中堆積如山的蔬菜,就會怒道:「怎麼又浪費花錢了。」這時,母親總會不服氣的頂嘴說道:「你的遠房親戚某某太太專程來訪,她賣給我的價格,比所有菜販的售價都便宜。」我靜靜的用餐,睨眼瞧著口拙的父親生著悶氣、一語不發的模樣,於是我判斷:「對嘛,母親說的沒錯。」

某個夏天,我放學回家時,看見母親正在庭院中,挖著很久以前埋在土中的甘薯,不過甘薯早已多處腐敗,母親呼喚傭人一起拿著大鏟子挖掘,一邊說著:「哎呀!都腐敗了啊!」然後面色不改的以菜刀削去腐敗部分,一顆顆的大甘薯越削越小。

母親開心的將這些小甘薯放入大鍋中煮熟,盛至竹篩上,說道:「快去邀請朋友啊。」結果所有朋友都撐著鼓鼓大肚,滿足的回家,母親則覺得做了善事而開心不已。那時,我才發覺「原來如此啊,我知道父親生氣的理由了。這種媳婦的確會拖垮一個家庭」。

孩提時代的經驗,讓我學到大量採購看似比較便宜,其實並非如此。

買越多越便宜的心態,讓人買下不必要的份量

人類面對「買越多越便宜」時,總是不知不覺的買下不必要的份量,結果反而胡亂使用,毫無節制。可是,如果手邊只有必要份量,就會審慎使用。所以,如果當下只需要一升,只買一升。

因為我牢記著「當下採購」的重要性,在創立京瓷之初,立刻勸說會計經理採行「只買一升」的原則。可是,會計經理堅持「這種論調是違反經營學及會計的常識。全世界所有的經營學或會計學的書籍,只會提到採購便宜物品,沒有提到購買較貴的物品。」我仍不服輸,繼續主張:「我才不管那些常識,反正只能採購需要的份量。」

極力反對的會計經理,心不甘情不願的依順辦理,慢慢的,他發現了其中的道理。只採購當下所需份量,看似進價昂貴,但是,員工養成小心使用的習慣。沒有多餘貨品,所以不需要倉庫。不需要倉庫,所以不需要倉儲管理,更不必支付倉儲利息。核算這些成本花費,反而更符合經濟效益。

陶瓷不會腐爛,但是如果是處理會腐敗物品時,多是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無法使用。會計經理終於理解這層道理。

雖然,我以母親的故事為例,不過我想,這種情形應該經常發生在很多公司或家庭。

會計經理對我說道:「社長講述自己雙親故事時,聽起來好像是在分享過往笑話。後來我發現在簡單的故事中,其實蘊含了真理,意義深遠。」在京瓷當中,稱為「採購當下原則」或「只買一升的原則」,這是京瓷經營的不變鐵則。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稻盛和夫 實學(暢銷紀念版)

書籍簡介

《稻盛和夫 實學(暢銷紀念版)》

作者:稻盛和夫
譯者:蔡青雯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4/01/04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Inamori Kazuo)

1932年出生於鹿兒島市。1955年就職於京都的絕緣礙子製造商松風工業。1959年4月,獲得友人資助而成立京都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現稱京瓷),京瓷名譽會長,2022年8月逝世。此外還參與第二電電企劃(現稱KDDI)的設立以及日本航空(JAL)的重建。主要著作有《生存之道》、《稻盛和夫 工作的方法》、《如何思考》、《稻盛和夫的實踐阿米巴經營:全員獨立核算收支損益》、《稻盛和夫的實學》、《活下去的力量》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