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一九六四》在1998年,我67歲時,由天下文化出版。當時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七十幾歲、頂多80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越做越成功,我的董事長工作也越做越愉快,後來簡直欲罷不能,一直做到87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了寫「下冊」。

正如「上冊」一般,「下冊」也全部是我自己寫的。自己寫的原因倒不是要賣弄我的寫作技巧——老實說,我並不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值得賣弄,而是要真實的表達我的感情。我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他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兩者我都有。

「下冊」的第一篇「德儀篇」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敘述我自27歲至52歲黃金年齡的崛起及衰退。

德儀時期也是我最為熱情澎湃的年代。德儀讓我「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此,我無比的感激。但是,它對我的培植也激發了我要登上德儀顛峰的雄心。但是,這雄心是無法實現的;不說別的,只看1970年代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客觀環境,就可斷定我的雄心很難很難實現。

但是我的痴心,居然使我「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在德儀多滯留了5、6年,後來連婚姻都賠上了。現在回想,那5、6年是多麼絕望的5、6年!

台積電成功後,常常浮現在我心頭的是:假使我在1970年代真的登上德儀的顛峰,我會怎樣?半導體業又會怎樣?我想我會自德儀退休,現在會是德克薩斯州老人。至於半導體業呢?美國歷史學者及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在2023年訪問台灣與我對談時,說台積電恐怕會變成德(儀)積電,如果真的這樣,那可是要影響地緣政治的。

「下冊」的其餘三分之二當然是台積電,我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讀者,尤其台灣讀者,我想相當知道台積電。但是讀者們知道的台積電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台積電。其實,台積電並非「一帆風順」。我也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這些,都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吧。

最後,我必須說明此書是我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書中表達的觀點,是我的觀點。我非常慶幸在1985年,我自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我也非常慶幸,這約會讓我創造了台積電,而且做了31年(包括公司登記後、營業前的1年)董事長。但是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約16萬人)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我對他們致敬!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書籍簡介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作者簡介

張忠謀

1931年生於浙江鄞縣。1949年前往美國,就讀哈佛大學一年級,隔年轉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1952、53年分別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及碩士。

1955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自學半導體,開啟了對半導體的熱忱,與半導體結下一生之緣。1958年任職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展開在德儀25年的工作生涯。進入德儀後,深受公司賞識,1961年獲德儀以「全薪、全費」送進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攻讀電機博士,1964年取得博士學位。回任德儀後,屢建戰功,一路晉升至積體電路部總經理、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及集團副總裁。但是德儀在1970年代迷途,把公司重心放在消費者電子產品上。1983年辭職德儀。

1984年任職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1985年受邀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隨後創立台積電,1987年台積電正式營運,並擔任董事長,以「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作為台積電的企業核心價值、「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作為3大競爭優勢,帶領公司堅定且穩步地前進,2018年,7奈米技術獨家領先世界,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專業晶片製造皆出自台積電,同年卸下台積電董事長,正式退休。

在他三十多年擘畫細耕下,台積電從一開始沒人看好的公司,成為全球沒人能夠忽視的公司,他開創的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僅加速了世界科技的進程,也改變了世上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現與妻子張淑芬居住在台北,過著充實而寫意的退休生活。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