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染科領域超過30年資歷,陳宜君縱觀臨床、學界與產業界現象,發現打擊抗藥菌越來越艱困。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的期間世界衛生組織仍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再度強調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呼籲各國提高抗生素管理、跨界共同努力。
隱形殺手,抗藥菌是現代醫學最大威脅
抗藥菌長期威脅臨床治療,伴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陳宜君發現抗藥菌持續增加,對病人越來越不利。她回憶起自己當住院醫師時,有血癌病人發燒、醫師立即做血液培養檢查,並投予對綠膿桿菌有效的第三代頭孢子菌素。第三天培養結果出爐時,病人已死亡,也就是即使迅速投予當時最後線的強效抗生素治療,依然不敵體內全抗藥的腸內菌。
陳宜君感慨,多年後仍然面臨如此的困境。癌症病人感染綠膿桿菌以及沙門氏菌,但檢驗結果呈現全抗藥,也就是以實證建議的藥物治療此病人非常可能無效,尤其是免疫低下的病人。當病人高燒不退,病房醫師隨時會向感染科醫師求救,感染科醫師要想辦法立即配出對病人最有利的治療配方,在前述的情境下就可能包括「無奈版藥物」或「隱藏版藥物」。「無奈版藥物」雖然有效能救命,但可能會讓病人產生副作用,只是當下沒有其他更好的選項,該藥物已是醫師權衡後的最佳解方。在現實缺藥的狀況下,感染科醫師時常糾結在兩難之間做出困難的選擇。「隱藏版藥物」指的是教科書或治療指引沒有列入,缺乏臨床試驗資料支持的藥物,只是依據體外感受性研究等藥物動力學或動態學資料支持。
角色多元,感染科醫師的三層次任務
即使社會為感染科醫師戴上「抗疫英雄」桂冠,大眾對感染科的認識仍有限。「感染科醫師的角色非常多元、任務有多重層次,再加上造成傳染疾病的病菌形形色色,不只每種病菌的特性都不同,每位病人的體質也不同,因此我們時常需要跨科部、跨領域,甚至跨機構一起努力幫助整個社會的健康及安定。」
陳宜君指出,感染科醫師的任務包括三個層次。首先是針對病人解決各種感染問題,譬如尿道感染、肺炎、結核病、愛滋病等。除了直接照顧病人,感染科醫師常常是其他專科醫師的好戰友,時常幫助重症團隊、血液腫瘤團隊,或是移植團隊的病人,協助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或解決困難治療的伺機性感染。臨床上各式各樣的病狀,感染科醫師都需要跨團隊討論、多方確認資料,相當考驗專業,且耗費時間心力。
第二層次是醫院,感染科醫師需系統性地先期規劃醫療院所的感染管制作為,以確保病人、職場的安全與機構的健全營運,避免病菌在院內交叉傳播。第三層次是國家,感染科醫師和其他感染管制人員常須配合政策,幫助政府,銜接公共衛生,以因應經常性的地區流行疾病、新興或再崛起的傳染病等。
缺工缺料,後抗生素時代的抗藥菌考驗
病菌變異快速,全球對抗感染症的研發卻停滯不前。陳宜君用「缺工缺料」點破感染症的多重挑戰,「上戰場要有猛將和精良的武器,可是感染症醫學在診斷及治療的專業人力和工具都相當欠缺。」
首先是缺工,感染科的工作內容繁重且高壓,因為病人生病不會選時間,時常要協助各專科醫師處理緊急情況。加上工作屬性也令人擔憂感染的風險,在在讓年輕人卻步。陳宜君呼籲大眾正視感染科後繼無人的嚴峻人力危機。
再論缺料,全世界的抗生素藥物研發及供應已趕不上需求,即使是抗生素研發製藥大國美國,也難以解決產業界不願投入研發新藥的困境。越演越烈的抗藥菌造成使用端、產業端都面臨缺藥問題。在使用端,抗生素如廣泛且過度使用,篩選或誘導病菌產生抗藥性越快,原本有用的抗生素都將無用武之地,藥物續航力降低。在產業端,多年欠缺誘因以支持新藥物研發、進口,甚至老藥生產等。由於抗生素藥價低廉,使用量相較其他藥物少,只有關鍵時期短時間使用,不符合自由市場商業機制。
老藥供應的問題也令人頭痛,即使是美國,多年前已面臨老藥供應不穩定的困境。製造抗生素需要單一生產線並驗證安全性,有基本的成本;然而專利保護期過後,藥物給付逐年下修,「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口服抗生素比糖果還廉價?一個救命的針劑比咖啡還便宜?」低藥價而無法確保品質也是讓人擔憂的。
要解決全球性抗藥菌危機,維護國人健康,陳宜君呼籲國家可以著力的三大重點,首先,有足夠的學有專精的感染科醫師讓病人能夠在黃金時間獲得最佳用藥。其次,感染科醫師等感染管制人員強化全院之感染管制作為以預防感染,並優化抗生素管理。再者,好品質的有效藥物需有合理的藥價給付;配合國際近年之共識,建議政府應編列預算以維持藥物的研發及供應,而不是任由市場機制而使問題每況愈下。
跨界合作,民眾依照「四不一要」使用抗生素
造成抗藥菌危機之原因很複雜多重且環環相扣。為了維護民眾的健康、優化感染症的診治及預防,「台灣感染症管制學會」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合力舉辦一系列活動連結各界專家夥伴,包括2022年、2023年的台灣感染管理高峰會,及2023年抗生素宣導記者會。另外,在新冠疫情期間也攜手舉辦「守護家人遠離新冠 擁抱新未來」記者會、更與衛教大使王宇婕拍攝防疫衛教宣導影片,2023年8月再串聯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四大學會跨界與藝術家眼球先生合作,舉辦「旅途愜意 防疫要記」衛教展覽。兩大學會近年來多次攜手舉辦活動,正是希望專家們共同正視抗藥菌危機、大眾也能維持防疫意識,讓醫界、民眾共同提升感染科治療環境。
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2023年的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年輕民眾對於抗生素認知有偏差,不當使用更高達3成。陳宜君提醒,面對抗藥菌問題,不僅仰賴醫療人員與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全民的關注以及大家的響應。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也為了下一代,陳宜君呼籲大家,使用抗生素時遵守「四不一要」原則:
- 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 不自己買抗生素吃
- 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 不隨便停藥
- 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身處後抗生素時代,抗藥性危機需要全世界共同跨界努力。讓我們持續發揮關鍵少數的力量,一起維護健康安全的社會!」陳宜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