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台灣史上第一件本土設計、台灣製造藝術珠寶〈木蘭〉,正式登上工藝美術、裝置藝術全球博物館權威——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展覽。V&A在官網寫道:「藝術家將雕塑、裝置藝術及珠寶合而為一,賦予21世紀珠寶嶄新定義。」隔壁的「藏品鄰居」,是明代畫家周臣的《山行圖》。

櫥窗裡,木蘭花在枝頭綻放,既是立體雕塑珠寶,也可拆解成耳環與胸針。「它內斂且具知性美,」前國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現任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任高玉珍觀察,「這是沒有(華麗)裝飾的珠寶設計,呈現一件珠寶邁向藝術品的歷程。」

登上國際藝術殿堂的〈木蘭〉,出自亞卡珠寶(AKACHEN)藝術總監陳智權之手。從台灣踏入英國V&A,背後是一位跨國際珠寶批發商變成珠寶設計師,長達近20年對於鈦金屬的研究痴狂。

1989年,陳智權創立首間珠寶設計公司。為了尋找原石,他和太太楊秀惠經常前往泰國、馬達加斯加與印度等礦區,上至工頭、下至小販,全都打交道混熟。有時在候機室,靈感一來,他就畫起設計圖。

小檔案_陳智權


出生:1965年
現職:亞卡珠寶(AKACHEN)藝術總監
經歷:Chen Chan、Sunflower Art Jewellery 創辦人
學歷:美國寶石學院(GIA)、台大EMBA


但,當時珠寶設計在台灣並不受重視。買家普遍認為穿戴飾品越顯眼,比設計還重要。他經營珠寶生意,陸續出現許多呆帳。同行向他調貨,支票卻跳票,人去樓空。被倒債數千萬,資金軋不過來,夫妻倆難以成眠,楊秀惠更一週爆瘦7公斤。

做國際珠寶大廠「代理孕母」
作品獲冰島第一夫人蒐藏

「還要像傳統珠寶商一樣貪婪嗎?」陳智權自問。他決定,做出改變,不要浪費這場危機。他結束國內批發,收攤7間經營的珠寶連鎖店,轉往國外市場B2B模式,許多知名精品珠寶品牌下單購買他設計製作的珠寶。

每年飛往中國、杜拜與瑞士等8至12個珠寶展,亞洲人身分卻讓他無法站上中心位置。曾有一位義大利百年珠寶商代表當場質疑價格不夠便宜,「你不知道我是誰嗎?你在亞洲,我為何要跟你買?」

即便他的作品獲得冰島前第一夫人多里特・毛薩耶夫(Dorrit Moussaieff)、美國歌手席琳娜・戈梅茲 (Selena Gomez)等名流穿戴或蒐藏,珠寶卻未擁有他的名字。他打趣形容,自己是知名珠寶大廠的「代理孕母」,「不只生孩子,還把DNA都送給它。」

某次,一位居住法國的日本客戶告訴他,將他的珠寶擺在畢卡索畫作旁,非常相稱。他受到鼓舞,心想若要走上設計之路,讓更多人看到台灣珠寶,就不能一直蹲在「後台廚房」。

「從連鎖店收掉那天起,我領悟到拚錢、人和市場,非我專長,」他說,「我只能用不一樣的東西打天下,讓別人看見我。」

閉門實驗摸索
開啟20年鈦金屬研究

2003年,香港展場,他在對面義大利珠寶商攤位,意外發現一件稀有的鈦金屬珠寶,輕盈又堅硬,色彩細緻,大為驚豔。他好奇詢問對方,顏色如何形成?對方輕描淡寫,不願多透露:「就放在水裡面。」

鈦金屬非珠寶藝術主流,尋求解方未果,只能閉門自行研究。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他,先從翻遍國外鈦相關論文找起。純鈦金屬製作工藝複雜且困難,重量為黃金的五分之一,韌性、硬度卻是黃金10倍。

鈦金屬像片布料,寶石點綴其上,花瓣盛開,形成一只珠寶花戒
鈦金屬像片布料,寶石點綴其上,花瓣盛開,形成一只珠寶花戒。(來源:AKACHEN提供)

他曾買下鈦塊請師傅用高溫燒熔,結果在傳統熔金方式下,竟全數在空氣中灰飛煙滅,師傅嚇得大驚失色,擔心得賠償。原來,若在室溫,鈦金屬易產生氧化、解體,必須放置於真空環境。

他像位科學家,不斷在工坊進行實驗。為了研究鈦金屬如何產生漸層色彩,將鈦放入醫療電解液,以溫度控制顏色。結果不小心觸電,半身發麻。就連警衛都希望他假日不要來,因為如果電流發生意外,無人知曉。

2007年,他終於成功創作出第一件純度99.9%純鈦金屬作品,寫下珠寶藝術里程碑。前《Taiwan Tatler》總經理陳宜表示,從早期黃金、K金到純鈦,純鈦仍處於業界探索階段,因具備高延展性,藝術表現更自由,「而台灣很有機會取得純鈦珠寶技術話語權。」

我們深入亞卡珠寶的神秘工坊,牆上貼著簡單4字:「仁匠」「惟精」。師傅平均年齡55歲,最高高中學歷,有趣的是,平時定期召開讀書會,包括觀賞《壽司之神》紀錄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書籍,還要上瑜伽課。67歲的師傅拿出一本《匠人精神》告訴我,這是他們最近的讀物。

張貼在牆壁的四字,傳達工坊精神,師傅說:「我希望做出有靈魂的作品。」
張貼在牆壁的四字,傳達工坊精神,師傅說:「我希望做出有靈魂的作品。」(攝影者:李明宜)

鈦金屬無法於空氣中燒熔,須先製作油土或臘模雕塑,工序繁複
鈦金屬無法於空氣中燒熔,須先製作油土或臘模雕塑,工序繁複。(攝影者:李明宜)

張大千潑墨、蝴蝶啟發靈感
為貴重珠寶賦予禪意

鑽研珠寶,他們當成一輩子志業。陳智權近年持續研究鈦金屬顏色漸層,一件〈牡丹〉藝術珠寶,花瓣顏色對照張大千《廬山圖》,竟有異曲同工之妙。「金屬和陶瓷一樣,我們無法得知最後出現的色彩,這也是迷人的地方,」前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高玉珍說,「珠寶色彩類似渲染的效果,用異材質呈現潑墨之美。」

陳智權和張大千擁有特別的緣分曾先後住在同一棟屋子。研究潑墨山水畫多年,他在珠寶作品〈牡丹〉,呈現類似水墨染意境
陳智權和張大千擁有特別的緣分曾先後住在同一棟屋子。研究潑墨山水畫多年,他在珠寶作品〈牡丹〉,呈現類似水墨染意境。(來源:AKACHEN提供)

張大千的潑墨,莫內的抽象畫,全成了靈感。為了〈蝴蝶〉系列,他從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奇異蝴蝶展帶回圖鑑,研究蝴蝶翅膀的顏色漸層;在法國杜樂麗花園看見木蘭綻放,記下這個永恆瞬間,化為珠寶藝術。就連美國圖森珠寶展,別人搶買寶石,他去附近逛化石展,只因想看看「想像的世界」。

前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柯承恩與陳智權認識多年,並擔任論文指導教授,他觀察,陳智權因喜歡修禪,作品也充滿禪意,「珠寶貴重亮麗,禪卻樸實無華,兩者結合,是巨大的挑戰。」

但這位珠寶設計師現在懂了。曾經縱橫珠寶批發商場,如今他深知,思緒乾淨,設計才能通透。「像壽司之神,店內只有10個位置,我也只有一雙手,不能心急。」他的工作室放的是古琴音樂,深沉,且餘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