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崛起,挑戰汽車極限的賽車運動一級方程式(Formula 1)的「綠色」版本——電動方程式(Formula E)也越來越受歡迎。2014年甫成立的它,在今年8月結束賽季時,總共累積3.16億人觀看比賽,現場觀眾數也創新高。

要在極限條件下飆出最好成績,讓「創新」成為賽車的同義詞,但對電動方程式來說,它所需要的創新,又更上一層樓。

這是因為,電動賽車充滿各種主、客觀限制。不像汽油賽車是在既有技術上,注重車手的極致操控,以及優化賽車的空氣動力設計,電動賽車本身要處理的,是現在電動車也都煩惱著、極為現實的問題:如何用有限的電池電力,跑得最快、跑得最久?

除此之外,電動方程式不像F1賽車使用郊區專用賽道,而是在城市街道比賽,為了降低影響,比賽天數從一般的3到4天縮短為1天比完,這讓車隊的挑戰更艱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收集大量有用數據。

因此,比起一般賽車像是用頂尖技術炫技,電動方程式則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激發潛能。例如,其中一個車隊使用AI演算法預測比賽剩下的圈數,讓車手在正確的時間點超車,避免在錯誤時機耗盡電池、直接在賽道上出局。該賽事贊助商ABB高階主管斯威杰馬克(Theodor Swedjemark)如此形容電動方程式的獨特之處:「這是關於保存能量,也是關於戰術與策略。」

對於贊助的車廠來說,這個賽事則幫助它們開向「無碳」未來。贊助商之一保時捷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賓士也表示2030年之後將只賣電動車。7月時,歐盟宣布2035年之後的車都需要零排放,又進一步加大脫碳壓力。而該賽事就是一個完美實驗室,幫助車廠在短時間內推進電動車技術,例如,英國豪車商捷豹參加完比賽後,就把學到的知識用來更新其電動休旅車Jaguar I-PACE的軟體,將續航里程增加20英里。

明年,電動方程式計畫推出「第三代」電動賽車,將所有賽車重量減少60公斤,而且一台車只有一顆電池、無須中途充電。這樣的技術創新也將出現在未來一般消費者的電動車上,充電時間更短、續航時間更長。

電動方程式另一個創新之處在於:它是世界上唯一被認證實現碳中和的運動比賽。他們除了投資世界各地的新能源計畫,藉此抵銷碳排放,更將造車、賽事舉辦過程中的碳排都盡量降低。

例如,他們使用米其林製造的100%可回收輪胎,一輛賽車每場賽事只用兩套輪胎,將輪胎使用量降低3到5成。他們也跟貴金屬回收公司優美科(Umicore)合作,回收鋰離子電池。

賽事進行間,他們分發可重複使用、可回收的水袋給觀眾,並和供應商溝通不要販售用一次性塑膠瓶裝的產品,一場賽事避免20萬個塑膠瓶垃圾。甚至,連賽道旁的品牌贊助標牌,也完全不用PVC塑膠。他們改和供應商合作,開發一種聚丙烯粘合膜,減少可能蔓延賽道35公里的塑膠廢物。

該賽事永續總監帕勒(Julia Pallé)表示,他們想透過比賽證明,一個永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很酷。電動方程式正在努力達成目標,不只追求純粹的競速,才能持續的駛向未來。

參考來源:Formula E NewsFormula EGreenBizFast CompanyFront Office Sports鯨躍汽車Bloomberg Quicktake

核稿編輯:田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