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當多數國人聚焦第三屆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華隊對戰美國隊的賽事,但在台中中山醫學大學卻有另一場絲毫不輸球場熱情的賽事,也進行到競賽過程中最扣人心弦的高潮。來自全台各地、不同產業的參賽隊伍神采奕奕,不僅自備應援道具,還設計了充滿活力與魄力的創意口號,在活動現場此起彼落,展現的澎湃熱情不亞於球賽現場。

由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以下簡稱「中衛中心」)舉辦的台灣持續改善競賽(TCIA)頒獎典禮,今年參賽企業、機構多達127家,246個參賽團隊耗時180天,競逐象徵品質管理最高榮耀的金塔獎。根據統計,這些改善活動預估為企業創造及節省約一七○億元的年效益,可說是企業乃至於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動能。

中衛中心董事長謝明達期許TCIA經過40年的耕耘,下一步能促成國際參與,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看見世界。

四十年磨一劍,這支Team Taiwan組團結圈改善品質

這場熱血競賽已醞釀四十年,台灣持續改善活動推行總會謝明達總會長表示,時任經濟部長的趙耀東先生為了引進豐田汽車(Toyota)到台灣設廠,責令工業局成立「中心衛星工廠制度推動小組」(以下簡稱「中衛小組」,中衛中心前身)。

1984年在工業局要求下,中衛小組以政府力量協助企業及非營利機構導入及推行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ycle, QCC)活動,考量活動需團隊合作及當時時空背景,將品管圈更名為「團結圈」,於1985年舉辦「第一屆中衛體系團結圈活動競賽」,中鋼公司、統一企業自首屆起連年參與至今。

QCC原本僅在汽車、機車、電機、機械等特定體系的廠商間推動,1988年第三屆起,在李登輝前總統的支持與指示下擴大推行,舉辦「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這支跨產業的Team Taiwan於焉誕生,帶動台灣品質管理活動的全面進步。

日本JUSE阿部保顧問分享〈全球化視野下,日本QCC的現在與未來〉,指出品管圈活動是製造現場的基礎,品質立國更成為日本關鍵基礎。

取經日本品質立國,凝結個人能力成國家經濟最硬靠山

談到QCC,不能不提到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博士(K. Ishikawa),他於1960年代奠定了品管圈的理論基礎,幫助企業更精準地分析問題根源,讓品管圈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使日本在戰後經濟奇蹟中脫穎而出。

QCC鼓勵基層員工以小組形式,主動參與解決問題,會中進行國際講座分享的一般財團法人日本科學技術聯盟(JUSE)顧問阿部保提醒:「基本理念是發揮個人能力,創造充滿活力的職場,進而促進企業發展。」透過持續改善,員工能夠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參與感、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提升工作的愉悅與自我成長。企業若能全面推動QCC,不僅能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也能激發員工的潛力,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團隊。

活動當天新加坡生產力中心(SGPA)顧問也提及,新加坡政府認為品管圈的運作是戰後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在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開始效法日本,並推出象徵著團隊合作、勤奮和組織性生產力吉祥物蜜蜂 Teamy,吸引國民的關注和參與,並組成工作改進小組(Work Improvement Teams, WITs)建立公部門內部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文化,甚至拓展至校園、深耕教育,確保畢業生具備得以驅動國家經濟生產力的相關能力。

台積電、聯華電子、欣興電子、林口長庚、高雄長庚、華邦電子、高雄榮總等18個團結圈獲頒2024 TCIA金塔5星獎。

關注ESG與AI,TCIA助推台灣邁向智能永續發展

QCC的影響力不只在製造業,中衛中心長期以來廣納品管菁英,讓「持續改善活動」越具影響力,從製造業延展到科技與醫療,其中醫療體系的投入程度,令評審委員江瑞清印象特別深刻,從早產兒到重症病患,自減少就醫等候至提升照護品質,為減輕病友痛苦、健康促進而努力,中衛發展中心資深研究員樊秉鑫認為「醫療體系的改善所創造的效益是難以衡量的。」見證了基層改善方案,不僅助力產業升級,更進一步促進國人福祉。

今年TCIA金塔獎最終頒發給台積電、聯華電子、欣興電子、林口長庚、高雄長庚、華邦電子、高雄榮總等十八個團隊,台積電囊括七項堪稱最大贏家。值得注意的是,主辦單位特別擴大競賽範圍,並加入「ESG 永續類」和「智能應用與數位轉型類」兩項新主題,反映當前全球關注的綠色轉型與數位化浪潮,讓企業不僅提升了競爭力,更助推台灣邁向永續發展之路。

熱血持續淬鍊好品質,下一步讓世界看見台灣

中華隊在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奪冠的消息不僅振奮全台,更揚威國際,充分展現球隊與每位球員團結一心、合作分工所締造的豐碩成果,也驗證了持續改善活動的基本理念。面對未來,持續改善活動的目標,是進一步提升TCIA改善活動的國際影響力,中衛中心董事長謝明達肯定地表示:「要讓這支Team Taiwan的競爭力被國際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