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二○五○淨零排放的路徑及戰略,到綠色永續的成長與轉型方向中,促進資源循環、實現零廢棄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項目,而且還能夠帶動循環經濟的產業發展,更成為當前環境部的重要政策。
尤其在全球各國皆致力邁向淨零永續的趨勢下,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國際上對淨零排放的投資中,約有二十%都屬於循環經濟領域。這足以顯示如果能讓廢棄物的流動更多元且流暢,進而轉化為可用資源重新創造價值,就好比是在垃圾中找出黃金,還能形成資源的有效循環及經濟產業的運作,並為減碳或淨零排放帶來更多幫助。
廚餘變黃金!
資源循環新模式開啟無限可能
就以每年臺灣產生的廢棄物,包含來自家戶、事業、營建等就超過三千萬公噸。彭啓明表示,目前淨零排放或資源循環大多是採取科技方法來達成,也是產業界最能著力及發揮之處。比如先進國家中,許多廢棄物處理廠不僅規模有如高科技產業,並透過自動化設備進行分選、處理等流程,就連廠房環境也是一塵不染、毫無異味。
因此現今的資源循環或循環經濟,已不同於過往廢棄物管理的模式,例如生活廚餘也能當成發電原料;但這類創新也需要產官學研攜手合作,提出更多改善辦法或解決方案。而做為「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的輔導者和推動者,環境部也希望能夠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我國資源循環的發展。
8+N資源循環聯盟成立!
公私協力共創循環經濟新未來
像是因應資源循環的演變與產業需求,彭啓明提到,環境部已提出相關法規的修訂,並從管制面及促進面雙管齊下,包括在《廢棄物清理法》中加強既有管理機制,比如將資源再利用的權責集中於環境部,並以和各部會合作來提升效率,同時也更完備違規事件的管理,強化執法以維環境正義。
由原《資源回收再利用法》擬收集各界意見,更改為《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則新增多項源頭管理措施;好比擴大限用塑膠、包裝減量,以及鼓勵綠色設計和永續消費、加強產品資訊揭露等,甚至政府部門也要帶頭提高循環採購比例,以能增進資源循環的效益。
彭啓明認為,在明確的法令規範之下,更可帶動各界投入有力的行動方案,促進「資源循環零廢棄」的落實。以近來環境部就針對塑膠、紡織、營建、電子產品等主要資源循環項目,結合公私部門籌組「8+N資源循環聯盟」,一同尋求資源循環的更好解方;另在社會推廣層面也提出「環保新文化運動」,比方重新推出供資源分類回收的「外星寶寶」、減少各行各業使用塑膠製品等,建立良好的資源循環風氣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