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熊貓外送(foodpanda)被賣給Uber Eats,背後,竟跟酷澎有關?

熊貓母公司快遞英雄(Delivery Hero)今年5月宣布,要將台灣外送事業出售給Uber Eats,一般認為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來自投資人和財務面的營運壓力。但從快遞英雄最新一季季報來看,酷澎很可能也為這個決策推了一把。

台灣人眼中的酷澎,是一家以母嬰、日用商品銷售為主的線上零售平台,但在韓國,酷澎除了傳統電商業務,也提供外送服務Coupang Eats。

Coupang Eats是韓國外送市場的後進者,在去年之前,市占率不高,但進攻態度積極。即便今年他們的線上零售主業,受到阿里巴巴旗下全球速賣通,以及拼多多旗下TEMU,兩大中國跨境電商,以超低價攻勢夾擊,同時在台灣市場也還處在持續燒錢的狀態,都沒有減緩酷澎搶占韓國本土外送市場的投資力道。

特別是酷澎在今年第一季,推出結合既有Wow會員機制的外送免運優惠,加以行銷補貼攻勢,更為韓國外送市場的領先者帶來極大壓力。目前Coupang Eats的活躍用戶數快速成長,已經超越老二Yogiyo,也步步進逼龍頭Baedal Minjok(簡稱Baemin)。

乍看之下,韓國外送市場的競爭變化與台灣無關,但實際上,Baemin這個看來頗有韓國味的名字背後,與台灣foodpanda有著相同的母公司快遞英雄。

快遞英雄的事業主體是外送,但在全球各區域市場一直都是採取不同品牌經營,如過去在台灣、東南亞,主要是用foodpanda,在中東則是有Talabat,而Baemin則是他們從韓國當地業者手中收購而來。

這也是為什麼快遞英雄陸續清理了東南亞的foodpanda業務,也在5月宣布要出售台灣外送事業給Uber Eats,財報上仍保留亞洲這個區域類別,甚至在本季度的財務簡報上,還特別拉出4頁篇幅,介紹南韓外送市場發展狀況。

一張外送成長曲線圖,曝母公司為何棄台保韓

其中,一張Baemin的外送接單成長曲線圖,清楚說明了韓國市場正面臨的激烈競爭現況。

從曲線變化可以看到,即便身為市場龍頭的Baemin已經快速回應對手攻勢,跟進推出免運服務,並祭出折扣優惠,外送接單量在3到5月間,還是一度出現顯著下滑。

對快遞英雄來說,當台灣、韓國市場都面臨強力競爭對手的挑戰,但資源卻有限的情況下,如果繼續分散戰力雙邊作戰,最終很可能落得兩盤皆輸的下場,但若捨棄一子,就有機會拉高另一盤棋的勝算。

而財報獲利的表現,則說明了它為什麼會有棄台保韓的決定。

雖然foodpanda在台灣的年化交易額超過550億元,是第一大外送平台,且在不計入母公司費用攤提的情況下,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已經轉正,但總結去年度仍有約2億元淨損。對比之下,Baemin去年度交出3.27億歐元(約合新台幣116億元)的淨利表現。

很顯然,與其繼續在台灣苦戰,趁能賣個好價格的時候,換取一大筆現金,用以加大火力穩住市場規模更大,也已經具備更好獲利能力的韓國戰場,更符合快遞英雄的長遠利益。

不過5月宣布出售foodpanda台灣給Uber Eats的消息一出,因可能造成台灣外送市場走向一家獨大局面,已經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和輿論壓力。因此,這樁合併案能不能過得了公平會,也將是快遞英雄這套劇本能否順利走向謝幕的最大變數。

核稿編輯:劉佩修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