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每五人就有一位超過六十五歲,屆時四十歲至六十五歲人口占比也將高達四成,這一群體能跟事業表現依舊游刃有餘的「壯世代」,有沒有開始體悟到壽命不斷延長帶來的諸多影響,攸關他們未來二十到四十年以上的人生規劃布局。

今年六月,《商業周刊》針對一千名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臺灣民眾,進行一場「壯世代人生觀大調查」,或許可以從中窺見端倪。其中調查結果顯示四十五歲~五十四歲的民眾對於人生滿意度三六%、不滿者度二一%,遠遠不及六十歲~六十四歲的人生滿意度四八%、不滿者度八%,步入四十歲,竟也步入幸福感低谷期!

如果不想深陷人生低潮,當調查進一步詢問:若重新回到四十歲,會做哪些決定讓生活更美好?據統計顯示大多數民眾表示在「生活面」想要更注重自己的健康、想要花更多時間投資理財、想養成運動習慣;「財務面」是想投資理財(如股票、債劵等)、想買房或投資不動產、想節約存更多錢;至於「工作面」與「人際面」,則是想學好外語、想培養興趣、想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可以得知調查對象對於重新排列人生優先順序的渴望相當鮮明。

時間就是金錢 三個「及早」活出富足樂齡人生

針對這樣的結果,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表示,圍繞退休所做的財務規劃,逐步躍升為臺灣民眾所重視的議題,特別是跨入四字頭的「三明治族群」,他們通常已婚,上有父母要照顧、下有小孩要撫養,更容易意識到「金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的真諦,清楚唯有先建立理財計畫並設定財務目標,才能逐步實現各項人生夢想清單,甚至幫未來打造精采有趣的樂齡生活。

但楊淑惠也強調,「壯世代」奔波於工作與生活之間,財務準備常見「忙、茫、盲」三現象,想要避而遠之,應該謹記三個「及早」。第一是「及早」做好投資理財規劃,舉例六十五歲退休後每月想擁有新臺幣十萬元生活費,從三十五歲開始準備,每月需提存約新臺幣三.五萬元,若四十五歲才開始準備,每月提存金額提高到新臺幣五.五萬元,所以越早啟動越輕鬆,也能享受時間複利綜效。

第二是「及早」養成正確理財觀念,許多人面對金融市場熱潮,容易一窩蜂投入而以失敗收場,應該先替退休養老、培養興趣、學習進修等人生計畫,設定各種階段性財務目標,再藉助紀律原則與時間複利加以穩健落實。第三是「及早」建構財務韌性,為了不讓資產被通膨默默吃掉,以及壽命延長會衍生預期之外的各種開支,可以依照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依序打造永續金流,同時隨著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避免影響老後的基本生活品質。

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 楊淑惠

活到老用到老 備妥退休「三本」享受人生下半場

此外,「壯世代人生觀大調查」結果也揭示,想走出四十歲階段的人生滿意度谷底,在六十歲之後越活越快樂,預做準備打造「富足第二人生」成為重要解方,楊淑惠貼心提醒,替自己許一個樂活的人生下半場,不妨從厚植「退休三本-保本、老本、病本」開始。

所謂「保本」就是資產保全,由於年齡增長不免出現記憶力衰退,無法仔細自理財產,加上近年來,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詐欺案件層出不窮,如何避免辛苦累積的財富不被侵占實為重要,尤其女性高比例必須面對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善用「預簽安養信託」替自己建構一道防護網,確保資產被有效運用。

「老本」是維護未來老年生活時的本錢,壽命延長代表用錢的時間拉長了,即使準備好退休金,若沒有足夠且安全的金流來源,仍可能發生晚年生活窘迫,投資一定有風險,建議可運用較保守的定存或還本型保險打好金流基底之外,也可衡量自身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透過風險高一點的投資工具,如平衡型基金、投資型保單、債券等,提升金流效率或滿足特定時間金流需求,以及藉由股票型投資標的積極參與市場,並視經濟情境變化,加快金流累積效率。

至於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形態下,老後生活的醫護照顧絕對是規劃重點,因此「病本」是替老後頻繁的醫療與照顧需求做足準備,像可規劃實支實付險轉嫁頻繁醫療支出需求,以及透過失能險、長照險轉嫁長期照顧需求,如果仍不放心,則提前建立醫療帳戶,避免未來龐大醫用開銷打亂其他規劃,真正享受財富、健康、快樂三合一的第二人生!

掌握最新退休、理財重要資訊,請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各世代理財解方,歡迎至中國信託銀行官網人生財富學院專區上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