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輩過去忙於工作,保險的觀念與資訊不如現今充足。由於保險投保年齡多有限制,在邁向人生另一階段之際,子女應協助家中長輩做好保單健診;在還來得及補救前,把握保障補強的最後機會。

若想知道長輩過往買過哪些保險,不妨利用壽險公會提供的「保險存摺」網站及App,幫父母或自己免費註冊會員,就可以立刻知道名下擁有的各家保險公司的所有保單。至於每一張保單的細節,則需付費100元升級為白金會員才能使用。

掌握長輩過往的投保明細後,可洽詢熟悉且信任的專業保險顧問或保險經紀人,請其協助「保單健診」,提供完整的「保單健診報告」。並針對已有的保險和缺口進一步諮詢,根據長輩的需求、預算及保險公司的投保規則,進行意外保障、壽險保障、醫療保障補強或刪減。

其中,以下2大攸關醫療險的優先原則,不可不知:

原則1:調高實支實付醫療限額

由於健保2.0的實施,加上醫療科技與醫藥生技的進步,產生許多高昂的自費項目,也讓「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成為補強醫療保障的優先考量。

實支實付險當中,拉高雜費到30萬以上,是許多保險專家的建議,然而,2024年7月1日之後,金管會要求保險業者回歸「損害賠償原則」,此後各保險公司也不再接受客戶投保第二家實支實付。

因此,想幫父母調高實支實付的讀者,務必與專業的保險顧問或保險經紀人進行瞭解,因應新規定,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為因應現況,目前有以下3個方案可供參考:

方案1:加購「自負額型」實支實付醫療險,或在原保單更換險種提高醫療保障,以補足保障缺口。

由於各家公司的轉換規則(部分甚至要求需要體檢)及商品不同,建議可初步洽詢該公司服務中心或業務員。

方案2:直接加購「定額給付型手術險」、「住院日額型保險」或「終身醫療險」。

以上皆為定額給付型商品,與實支實付相關限制無關,可即刻強化醫療保障。

方案3:此為下下策,也就是打掉重練。

若原來實支實付額度真的很低,雜費限額可能不到10萬甚至更低;父母身體仍然健康,也無既往症或理賠史,並且可通過一定程度的體檢項目,則可評估考量重新規畫,更換成現代版的實支實付商品。但務必確定可以投保新的險種後再做轉換,否則可能兩頭落空,連原本的保障都沒有了。

原則2:優先補足罹患癌症一次金及重大傷病卡保險

當罹患癌症或重大傷病時,通常會讓長輩面臨重大的打擊,並可能產生收入中斷和龐大的醫療支出壓力。在考量補足醫療保障時,更要預備罹患癌症及重大傷病時的大筆支出,這也是過去保險商品較不足的地方。

最近2、3年走紅的明星商品,包含針對罹患癌症就賠的癌症「一次給付」類型保險,以及重大傷病卡保險(只要符合重大傷病卡資格,見卡就賠,或者取得相應程度的診斷證明書),CP值高,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摘自先覺 《當爸媽過了65歲

書籍簡介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

作者:康哲偉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4/11/01

作者簡介

康哲偉

曾擔任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財經管理雜誌副主編,多次獲得國內外新聞報導獎項肯定。

在邁入中年,全力拚搏事業之際,卻遭逢父親意外跌倒,短短1年,時年79歲的父親由健步如飛到二度跌倒臥床,全職照顧的母親也因心神、體力不繼出了車禍,於是家人分工、醫療、財務、看護與法律等問題紛沓而至,接二連三的骨牌效應讓他心力交瘁、生活秩序大亂。

平日對「老」毫無所悉,亦少有準備,一旦年邁至親入院、臥床,種種出乎意料的狀況,有如「每日一小考、每週一大考」,原該衝鋒職場的他,被迫放慢腳步,進而轉換跑道,提早修習「老」這門深奧的學分。初入照顧的領域,彷如入學新生,過往閱歷幾無助益,一切都得重新摸索,面對無數的挑戰、煎熬與疲累。當風暴來臨,影響層面從病人到全家,甚而生涯、事業,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

苦難,常常是化了妝的祝福。在父親逝去後,他決定分享自身經歷,企畫這本給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全書以65歲退休年齡為基準,將邁入人生下半場的長者分為「身體健康」、「身體無法自主」、「判斷能力不足」3階段,並以「健康維持」、「財務」、「法律」、「照顧」、「機構」等層面,逐一釐清每個階段可能產生的疑問,並從「根本預防」的角度,探討如何擺脫老年惱人的疾病,與做好照顧前的準備。

「老」並不足懼,但令人害怕的是「不知老」、「不服老」,以致可防範的小事,最後變成了災難,讀者不妨以此書為導引,逐步審視與調整,為至親準備,也為自己準備。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