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好命退休聰明理財平台召集人王儷玲就闡明,被動收入與退休需求的概念相符,只不過以往被動收入多半侷限在「買房收租」或「買債收息」,現在投資工具相對多元,例如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股債平衡型基金、多元資產商品等,都是適合長期投資的工具,其中,投資人有「資產配置」的觀念才是最重要的。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也提供因應不同年齡層股債配置的簡易計算公式,在還沒退休前,以「100-年齡」評估退休規劃投資組合中,股票應占的比重,例如現在30歲,持股比重可以達到七成,當時因每個月有穩定的薪資收入,可趁年輕利用股票可以創造較大的資本利得空間,到了60歲逼近退休年紀時,股票就應該降至40%,六成就應該配置到可以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資產上。

好命退休計算機 簡單算出退休金多少才夠

只不過,很多人到了快退休,才發現自己的退休金不夠,也不知道從何著手,甚至連退休時可以領多少退休金也沒有頭緒;王儷玲建議,退休基金協會有簡單又實用的「好命退休計算機」,民眾依序輸入相關資訊後,就會計算出退休之後,勞保、勞退各可領多少月退金,再依自行預估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用支出,推算經通膨、長壽風險調整後,退休金有多大。

在確認退休金缺口後,民眾還可以透過「好命退休計算機」設定每月可投入金額後,算出退休規劃投資組合的目標報酬率;王儷玲說,許多人都有「年輕薪水低、沒有錢存」的迷思,但若趁年輕就強迫自己開始定期定額,賺錢機率會大為增加。

羅尤美也推崇,「好命退休計算機」已經幫民眾解決了「不知道退休金缺口有多少」的最大痛點,至於要如何達到目標報酬率,實現「好命退休」的目標?包括自行操作、機器人智能理財、目標到期基金各有適合族群。

其中,若自行對理財有研究,想要自己幫自己的退休金操盤,除了每年需主動調整股債比外,也要確定投資組合中的風險分散程度,若投資組合中的標的相關係數偏高,就無法發揮資產配置的優點,羅尤美建議,可以採取4分之1台股、4分之1美國平衡型基金、4分之1投資基礎建設或公共事業相關標的,還有4分之1投資美國複合債。

至今年5月已有18家業者開辦、近20萬投資人加入的智能理財,除了可以每個月都幫投資人調整最適投資組合外,也能提供市場分析的量化數據,以數據理性決策投資,量身打造最符合需求的智慧退休投組,提高投資效率。

此外,自覺理財苦手或沒有時間的投資人,則可以設定自己準備退休的年份,直接投資「目標到期基金」,基金到期後分期領回,堪稱退休理財的懶人策略。

避開人性弱點 化繁為簡比較好

王儷玲建議,在理財這件事上,投資人往往有過度自信的盲點,人性也常常犯追高殺低的錯誤,透過人工智慧(AI)或機器人,以長期的資料預測未來,會比人的主觀判斷精準許多;羅尤美也認為,市場風險短期變化快,來自於社群的投資訊息也相當紛雜,依據消息面進出很容易「凸槌」,畢竟退休理財還是應該穩健為上,要認清「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不一定是可以複製到未來的成功方程式。」

王儷玲也分享自己退休理財的策略,以分散為主軸,包括主動式基金、ETF、理財機器人、目標到期基金都有,每年也會觀察各大基金獎的得獎基金,據以判斷趨勢所在進行汰弱留強,尤其是「下跌就是買點」的反向操作哲學,克服一般人性心魔,讓「別人的停損點就是我的進場點」,是她最關鍵的心法。

羅尤美也歸納出「一馬當先、兩全其美、三思而行」3大法則,供投資人參考;其中,「一馬當先」就是「即知即行、劍及履及」,馬上就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金;「兩全其美」就是投資組合要股、債兼具,不可偏廢,無論是智能理財或是自行操作,都要找到最適合自己年齡與風險屬性的投資組合;最後是「三思而行」,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屏除外界訊息的干擾,透過人機協作或是理財顧問的意見,才能堅持自己退休理財的初心。

退休理財是條動輒20年以上的漫漫長路,王儷玲提醒,不要盡信市場資訊,也不要被短期投資的心態牽動,找到一個適合的工具,依循「低點加碼、高點停利、不要停扣」的原則進行定期定額的方式投入,達成目標沒有想像中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