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高雄牙醫診所院長來台北一敘,年約四十多歲。原以為他是為了醫學研討會來台北,順道相約,沒想到是特地北上來見朋友和我。
這位牙醫師個性樸實,講話不擺架子,打扮也看不出是醫師。我們約在南港高鐵的百貨公司,隨意找了家咖啡廳聊天,純粹相見歡。
他一見面就說:「難怪畢大每次來高雄都說好熱,看你穿一堆在那邊脫,台北真的比高雄冷很多,我難得穿這麼多。」
變麵攤小弟苦讀當上醫師,靠投資翻轉人生
這位牙醫師是中部人,小時候家境不錯,父親開了間小工廠。原以為會接班當個小開,怎知後來產業外移,客戶都跑去中國,很快就家道中落,更慘的是之前賺的錢都套在台股1萬2682那波高點。
當時他來信寫道:「中年失業的父母,為了糊口只能開個小麵攤。我也從工廠小開變成麵攤小弟,放學後要去幫忙收盤子洗碗。」
「那年我12歲,剛上國中,心裡充滿自卑,同學常以此嘲笑我。當時若想翻身,只能靠讀書這條路,而變現最好的方式就是當醫生。難度高但收益明確,儘管並非我興趣,也只能吞了。不過除了努力外,有更多是運氣成分。因為是1990年代,若換成貧富差距更大的2020年,升學是軍備競賽,再重來一次也沒把握。」
不追求奢侈品,維持質樸生活
昨天聚會時,我好奇問他和太太身為醫師,開什麼車?他平淡的說高雄地大要開車,他開的是常見的Toyota RAV4。
因為算熟,我打趣道:「您太簡樸了,很多醫師因為補償心理,都想過更好的生活,畢竟以前太辛苦唸書沒玩到,買奢侈品是正常的,您怎麼只開Toyota?雖然我也覺得這台蠻好開的。」
他依舊平緩的說:「對車沒什麼興趣,開車對我來說就是通勤工具,從家裡開到診所,下班再開回家而已。」
「可能以前被看不起習慣了,所以不在意,不過我也常被太太的醫師朋友說幾句,覺得我生活太省,有點窮酸。但這麼多年過去,他們反而說我對了,懂了理財後,發現畢大傳達的價值觀和理財觀,跟我早年做的很像。他們還向我道歉,因為當收入偶爾下降,他們會緊張,關鍵是開銷太大,很難壓低。」
我納悶:「都當牙醫師了,收入應該很好,就算打個6、7折,也是綽綽有餘,有什麼好緊張?」
「沒有,其實賺多花多,收入一降就緊張,畢大您懂的,就是這個道理。」
就像專欄其他讀者都坦誠以待,這位院長也說這幾年很幸運,資產站上新高峰。年幼時想賺錢翻身,如今超出當年目標好幾倍,股市和房市的漲幅遠超想像。
為顧及隱私,不贅述這些數字。只能說當年家道中落的他,從路邊洗碗盤,下定決心苦讀、硬背到當上醫師,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和恆心。
他還謙虛的說,現在兒子的高中課業他也教不來。我說:「您當年肯定是PR99的高材生,醫生父母都會指導孩子課業,您太客氣了,怎麼可能看不懂。」
這位牙醫師說:「畢大,我還被太太笑說當年怎麼爬上來的。因為她是資優生,屬於天才型,求學路上都是優等生。但我不是天資型醫師,是靠後天硬念的。說白了,考完試很多都忘了,當下都是硬記,以前年代可以這樣,現在這年代恐怕不行。」
財務自由仍持續工作,從成就感獲得快樂
他投資選擇指數型ETF,不論台股、美股或全球型,股債平衡的比例也配置得當,這些默默做了超過10年,得到豐厚成果。但能每月持續投入大額資金,也是成功關鍵。
現在雖然還在工作,心態已經放開,不像以前那麼「厭惡」工作,保持很平衡的狀態,不特別喜歡也不討厭。而且很多老病人指定要給他看牙,不看還會發脾氣,他說這話時笑呵呵的,或許這就是一種「成就感」。
我們要獲得長效的快樂,關鍵是「被人需要」的感覺。
他特地帶了伴手禮來台北,還記得幾年前我在課堂上說的話,許多道理現在他都懂了,但還是持續學習。我們站在高處看著附近正動工的建案,也聊起我剛到台北的趣事。
相談甚歡,時光飛逝。雖然才見過2、3次面,但因為同樣刻苦打拚的經歷而惺惺相惜。真佩服他不到50歲就財務自由,已不再是當年被同學嘲笑的麵攤洗碗工,淨資產也創新高。
我們都要更上一層樓,其他事情可以放棄,但對自己的人生絕不能放棄。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