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是影響風險承擔能力的重要因素。年輕就是本錢,離退休時間還很遠,資本市場長期趨勢往上,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促成資產長期較大的上漲幅度。

年輕人不應該寄望將所有的錢放在定存,就能在投資期間有很高的財富增長,退休時可以高枕無憂。想獲得高報酬率,就必須承擔高風險,但當年齡越來越大時,由於離退休時間越來越近,短期資產波動會對退休資產有比較大的影響,承擔的風險要降低。

風險承受能力,又分為主觀及客觀承受能力。主觀承受能力是個人對風險的厭惡程度,這部分最難控制,我見過很多人因為無法承擔任何價格波動的風險,把錢都放在定存裡。

客觀風險承受能力是指個人生活受資產價值短期大幅下跌的影響程度,通常資產越多的人,客觀風險承受能力越高。

財務目標是指你在數十年後,一般是退休時,想要達成的財富目標金額,目標越高,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大,不可能藉由銀行存款或定存達成極高的財務目標。

由於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目標及財務狀況差異很大,很難提出每個人都適用的股票及債券配置通則,建議諮詢獨立財務顧問做出更好的配置決策。

簡化版的資產配置建議

如果硬要提出股債配置的通則,我建議股票配置比例是100減去年齡,債券配置比例就等於年齡。也就是:

  • 20歲的年輕人股票配置比例應該是80%,而債券是20%。
  • 50歲的中年人,股票及債券的配置比例應該是各50%。
  • 70歲的老年人,股票及債券的配置比例是30%及70%。

這個建議想傳達的概念是年輕時應該多承擔風險,因為離退休時間還很遠,年紀大時已經沒有固定收入,需要從資產提取資金支應生活,不能承擔太高風險。

請特別注意,這只是非常不精確的建議,只考慮年齡,其他重要的因素並未列入考量,例如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及財務目標,因此不應該盲目遵從。

應該配置多少國外資產?

我還常被問到,國內及國外資產的比例應該如何配置。從學理上來說,最分散、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應該要以投資國資產,占全世界資產的比例多少而定。

例如美國的資產占全世界約50%,台灣約1%,理論上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是資產的50%配置在美國市場,台灣市場只配置1%。

我相信台灣很少人可以做到這樣的配置,多數人都是配置在本地市場的比例最高,這種做法雖然違反學理,但從實務上來看無可厚非。

例如我打算退休後住在台灣,未來可預期的現金流出主要是新台幣,當然以新台幣投資為主,沒必要承擔投資國外資產產生的額外匯兌風險。

很多人投資國外資產希望賺到匯差,但千萬不要相信、也不要以為匯率可以預測,況且投資國外資產的風險會與本地資產風險脫鉤,且資產跨國移動時將產生額外的交易成本。

很多台灣人熱中買進開發中國家的高收益債券,例如拉丁美洲及南非的高收益(垃圾)債,是打算退休去南美洲學探戈或去南非打獵嗎?

也有人常說台灣的政治風險很高,所以更要將資產分散到國外。

沒錯,台灣政治風險確實很高,如果真的戰爭開打,你的新台幣確實沒用了,但除非你能馬上離開台灣,否則放在國外的錢也沒什麼用。到時候錢在國外、人在台灣,更別說你的房子、家人和人際關係能一起帶走嗎?

所以別想利用投資降低政治風險。戰爭風險不可預期,投資策略也無法規避或解決戰爭風險。

我的建議是,大部分資產應該以投資台灣市場為主,但適當分散部分資產在國外市場,目的是獲得分散投資的好處,而非降低政治或戰爭風險。

資產配置越簡單越好

現在太多ETF了,選擇ETF並不見得比選擇個別股票或債券簡單,因此常常有人討論應該怎麼選擇ETF,甚至有人開班收費,教導你如何利用各種ETF,例如股票ETF、債券ETF和國內外ETF,達成「完全分散的投資策略」。

我是懶惰的人,這些對我來說太累了,被動式投資就是應該簡單又容易執行,如果連被動式投資都要認真花時間研究,耗費的時間成本不就和主動式投資一樣嗎?那麼被動投資的意義何在?

ETF是否具有分散效果,應該看是否與整體市場具有高度相關性,根據理論,市場投資組合就是有效率的投資組合,你會希望自己的投資組合與整體市場相關性越高越好。

我以最分散的MSCI全球市場指數型ETF「VT」為例,S&P500指數型ETF「SPY」與VT的相關性高達95.11%,而在美國掛牌的台灣市場指數型ETF「EWT」與VT及SPY的相關性各為78.07%與75.04%。

這些都已經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再另外加入其他ETF的增額分散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只要適當配置在VT、SPY(或VOO)和台灣市場指數型ETF就好,簡單又省心、省力,且容易執行。

生活與工作上的瑣事已經很多,投資應該是最不需要關注和花時間的事情,重點是做好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並定期檢視調整,之後遵循分散與被動投資原則,跟著市場長期上漲的趨勢,讓資產隨之成長。

武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投資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長期買進

書籍簡介

《長期買進: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31

作者簡介

周冠男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財務金融學博士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企管碩士(主修會計與財務)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士

【經歷】
●1999年~歷任元智大學財務金融學系、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與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職及行政職
●2018~2023年 亞洲財務金融學會第一任台灣籍主席

【現職】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行政院國科會財金及會計學門召集人

【學術成就】
●在行為財務學、市場微結構及公司財務領域獲卓越學術成就,名列台灣財金學者前1%,並且於頂尖國際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國內外重要財務學術期刊發表60餘篇中英學術論文。
●現兼任台灣首要學術期刊《管理評論》總編輯、《財務金融學刊》副主編及台灣財務工程學會理事長

【社會服務】
●擔任勞退基金、軍公教退撫基金與私校退撫儲金管理會等機構的審查委員、投資策略委員或顧問
●擔任證券周邊單位,如證券交易所、櫃檯買賣中心與期貨交易所的審查委員及各委員會委員
●擔任多家大型證券及保險公司的審計委員會召集人與獨立董事等職務

經歷25年學術研究與投資實踐後,深感一般投資人忽略長期投資必定勝出的簡單投資策略,反而常因為各種行為偏誤,導致喜歡頻繁短線交易進而產生損失,所以在媒體大量報導周教授長抱0050 ETF 20年的「豐厚獲利傳奇」、引起大眾對長期分散投資的興趣後,決定撰寫這本《長期買進:財金教授周冠男的42堂自制力投資課》,期許成為「金融科普教育家」。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