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好命退休聰明理財平台召集人王儷玲表示,跨世代傳承經常出現4大類問題,對長輩而言,處理都相當棘手。例如太早贈與資產,如果遇到子女不孝,就可能讓自己晚年不保,不但生活陷入窘境,就連「住」都有問題;或是子女如果知道父母資產豐厚,可能就「不想努力了」,恐怕變成敗家子或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最常見的是子女不清楚父母的資產狀況,若上一代驟然離世未多加規劃,產生的遺產稅或移轉成本,對子女而言恐怕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

此外,在不動產的傳承上,如果多人共同繼承一間不動產,或是多間房產如何「公平地」分給子女,沒有妥善處理都可能造成子女之間的糾紛。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理財智庫協理周剛毅也認為,「傳承」是不分年齡、不分有錢沒錢都要面臨的議題;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繼承有其法定順序,除了配偶外,繼承人分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4個順位,當親人離世,一般而言都由配偶及直系血親卑親屬一起繼承,若無子女或孫子女,則由配偶繼承一半、父母共得一半,若父母也不在,則由配偶繼承1/2,兄弟姊妹共同繼承1/2,若前3個順位都沒有,才由配偶繼承2/3、祖父母繼承1/3。

但若想將財產分配給不在繼承順位中的人或機構,或是不依法定比例分配給繼承人,就需要以遺囑的方式執行,要注意的是,遺囑分配也不能侵害到繼承人的「特留分」,配偶、第一及第二順位繼承人是應繼分的1/2,第三及第四順位繼承人是應繼分的1/3;此外,如果有繼承人拋棄繼承,拋棄的部分是由其他同順位的繼承人取得,而非由次一順位的繼承人代位繼承,舉例而言,如果兒子想把自己的應繼分直接由孫子繼承,除非是兒子在繼承事實發生前已經過世,不然拋棄繼承的部分由其他的兄弟姊妹平分。

無論是死後繼承或是生前贈與,「稅」的問題都不得不考量。其中,贈與稅每人每年有244萬元的免稅額,超過部分在2500萬元以內是10%、2500萬元至5000萬元間是15%、5000萬元以上則是20%的贈與稅;繼承的部分則是遺產總額扣除1333萬元的免稅額、配偶扣除額553萬元、子女扣除額及喪葬費(共約2000萬元)後,超過部分5000萬元內10%、5000萬元至1億元15%、1億元以上20%的遺產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人為了避稅而提前移轉資產,反而可能適用到較高的稅率,且無論是遺產稅或贈與稅的申報,法律皆有規定一定的申報期限,一旦逾期會遭罰1倍稅款。

明天或意外哪個先到? 傳承及早規劃就對了

明天與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到!王儷玲建議:「及早規劃一定比較好」,若無準備或規劃,不但可能產生紛爭或衍生相關成本,甚至還會讓下一代對簿公堂!周剛毅也指出,現代人比較有財富移轉的概念,尤其是高資產者,常常在子女還小時就開始分年贈與,當下一代長大成人時就有一筆資金可以成家、立業、置產,只不過擔憂現在離婚率高,也會在贈與資產給下一代之餘,思考如何多加一層保護網。

舉例而言,金錢贈與若是與子女自有的資產混在一起,在區分贈與財產或婚後財產時,往往會有爭議,周剛毅建議,贈與給子女的財產最好採獨立帳戶或信託,是較為保險的作法;而不動產的傳承由於涉及的稅務較為複雜,也需要注意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之後的規定,避免暴露在高額稅負的風險之下。

王儷玲也指出,想要確保財富傳承能按自己的意願執行,就要及早規劃,盤點資產,無論是分配、贈與,都可以透過包括信託、保險、預立遺囑等方式,找出最適的解決方案。

周剛毅提醒,尤其是單身或頂客族,退休後的照護及離世時的財產繼承都是重要議題,若還年輕、意識尚清醒時,可規劃預簽型安養信託,避免錢不被挪用;或是設定意定監護,選定自己屬意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此外,面臨資產傳承,如何解決兩代之間在想法與觀念上的難題,傳承資產上又如何保全自己與下一代的權益,讓專業來協助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