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父母都常說要收入「穩定」,穩定領個3、4萬,這樣過一生就很不錯;如果能有個5萬,那不得了,生活就會很好過。

有時候想想,這或許就是不同階層的教育方式,長大後才知道這是錯誤的財商觀念,富裕家庭的教育並不是這樣傳承。因為真正的穩定,其實就是要「不斷的成長」,一旦喪失成長性,那就會失去穩定。

領一樣的薪水幾十年,不叫穩定

之前曾經遇過一個家裡開電器工廠、現在出來兼職找事做的運將大哥,他有一段話說得很好:「假如20年前公司1年賺5000萬元,20年後的現在,1年賺6000萬元,這樣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

毫無疑問的,當然是退步。因為這20年來的貨幣貶值得太厲害,現在6000萬買不到20年前5000萬幣值的東西。既然這樣的話,每月薪水3萬多,領了20幾年後還是3萬多的話,這當然不能稱為「穩定」。

當然,一定有許多讀者網友會批評:「大環境就是這樣啊!」「老闆不加薪我也只能這樣!」「哪有這麼多人可以領5、6萬?大多數朋友都是領3萬。」這些是真的嗎?諸如此類的言論,我們可以一一檢視是否精確。

首先是大環境,股市雖然這幾天下跌,但台股依舊在1萬7000點的高水位。美股就更不用說了,蘋果公司去年漲幅48.18%,這還不是小型股,而是全球都認識的蘋果。試想,這大環境如果真的差,股市是如何創造出這樣亮眼的成績?

再者,公司數以萬計,我們有選擇權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有選擇權的人,不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而是會盡可能趁年輕時累積實力、轉換跑道,中年時才有獵人頭公司來,順利跳槽爭取高收入。

至於哪有這麼多人領5萬?看客觀數據更準確。國人年收入中位數51.8萬,意味著全台灣的受雇員工從高薪到基本工資排序,排行最中間的那位就是51.8萬。

那如果自己對此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覺得周圍親友都沒有這樣的水準,那恐怕要先煩惱的不是收入問題,而是要走出同溫層的問題。要怎麼打破交友圈的疆界、破除層層壁壘,才能看到嶄新的一片天。

經濟好或壞,要看2個面向,一個是自己的經濟,一個是國家的經濟。近年來,台灣人出國旅遊的次數更頻繁了,尤其是去日本,頻率甚至跟在國內旅遊差不多。有些網友還嘲諷說:「正因為我沒錢,所以只能去日本玩。」

撇除這類的極端言論不說,這確實就是我們經濟發展旺盛的樣貌。假如國家發展很糟糕,竹科的人都賺不太到錢了,就不會有今時今日這個模樣。整體社會的經濟發展良好時,並不代表我們自己就「一定跟著發財」,因為剛剛講的是「全體」,並非代表自己也受惠。

這邊就要拉回來繼續看個人表現了。個人的成長速度必須跟上全社會,現在基本工資拉高到2萬7470元,未來幾年很快就要到3萬。如果你工作十多年薪水都沒漲,很可能會跟一位剛畢業的新鮮人僅差1、2千元,這會讓我們生活感到舒適嗎?很明顯不會。

要穩定,先要有成長

因此網路上各平台的留言,為什麼總是充滿謾罵?充滿了各種批評與不信任的言論,這個中緣由就是「自己經濟沒跟上全社會平均」,就必須藉由發洩情緒讓自己舒坦。

但你應該多花心思去破除生活圈的壁壘、擴展自己的視野出去,把握僅有的年輕時光。22~35歲這十多年,實在太珍貴了。到了中年,往往受到家庭包袱,時間會越來越緊迫,孩子要吃掉你多少時間,這是為人父母都熟知的。

記住,我們到任何一個都會區工作或創業發展,圖的不是穩定,而是成長。飛機能平穩的在天空飛行,是因為先有極大的動力和推力,才能飛向雲端,並且持續前行。絕非有什麼輕鬆享樂、活在當下,然後又想要過上理想。

每年不理會社會萬物調漲,自顧自過著生活,太困難了,除非原生家庭很罩。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