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期出現基本面與股市相互矛盾的現象,日經225指數在2月22日暌違35年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但過去2個季度實質GDP季增率則是出現負成長、GDP排名掉到第四。這種矛盾現象的原因是什麼?詳見本文分析。

日本股市創下歷史新高的4大原因

2月22日經指數收在3萬9098.68點,漲幅來到2.19%,暌違35年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更在2月26日持續上漲。如此強勁的漲勢,我們可以從以下4點分析:

1.企業財報優於預期

其實最重要的關鍵來自於日本海外企業的營收占比大幅提高,而日圓的貶值,反而有利於相關營收的認列。

以製造業舉例,日本製造業海外生產比例,已從1990年代初的17%,提高到現在約40.7%。海外製造業復甦再加上外匯換回日圓的效果下,許多企業營收創下新高,如豐田企業海外營收佔比達到80%以上,不但去年Q4總營收創下新高;今年以來,股價也上漲超過33%。2月21日公布的日本1月出口年增率也達到11.9%,再度回到雙位數成長。

日本製造業海外生產比率已經上升到40.7%。(來源:財經M平方)

2.特定股價大漲貢獻

軟銀(日經第四大權值股)約持有90%英國晶片設計商Arm流通在外股票,Arm由於財報優於預期,推動軟銀今年以來大漲超過45%。

3.東證交易所改革,企業進行股票回購

2023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為解決多數日本企業股價淨值比小於1、股東權益報酬率小於8%,因此於去年提出《資金成本和股價管理要求》,日本許多企業開始以增加股票回購的方式,符合新的規範;使公司法人自去年開始,以平均每週約900億日圓的金額進入日本股市,創下歷史新高。

4.外資持續加碼日股

由於日本低利率與日圓貶值,再加上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等利多消息,吸引巴菲特等外資持續投資日本股市。外資自去年開始,以平均每週約900億日圓的金額,進入日本股市。

日本股市資金主要來自於「公司股票回購」及「外資」。(來源:財經M平方)

日本GDP負增長,被德國超車:弱勢日圓的雙面刃

與此同時,日本Q4 GDP年增率意外下降至1.0%(前1.7%),季增年率-0.4%(前-2.9%),連續2季負成長

GDP內涵成長出現明顯分歧,占比55%的民間消費,年增率衰退-0.5%(前-0.2%);而上文提到的出口,則是逆勢成長3.6%(前2.9%),其中,服務出口為主要貢獻項目。(服務出口包含日本企業為其他國家提供服務,以及外國人在日本的消費。)

根據IMF資料,由於日圓貶值使日本名目美元GDP已經正式德國超越,滑落到第四大經濟體。預估最快到2025年,日本將再度被印度超越,降至第五位。

民間消費與出口的分歧,可以歸咎於日圓貶值。日圓貶值使外國人赴日旅遊意願大幅上升(服務出口),企業外銷也受到日圓貶值挹注,1月日本商品出口年增率更回到雙位數成長。

然而,日圓貶值也使日本民眾的購買能力降低,平價調整後的人均美元GDP,日本更是下跌到全球第36位。

日本名目美元GDP預計在2025年將至第五位。(來源:財經M平方)

日圓貶值造成民眾購買力減低,但是跨國、外銷企業卻可以因此受益。再加上日本製造業在外國生產的比重,已提高至40%上,這雖然會計入企業財報,但不會計入日本GDP

以上原因就是為什麼日圓計價的企業營收一直成長,但是日本實質GDP卻出現衰退的最主要原因。

何解?貨幣政策正常化、家計消費提升、製造業回流

日本經濟要脫離日圓、日股、 GDP不一致的關鍵,我們認為關鍵重點有3點:

  1. 結束負利率。
  2. 日本家計消費提升。
  3. 製造業回流。

近幾年負利率與日圓貶值,造成的民眾購買能力降低、國際地位下滑,已經使得日本政府與央行面臨一定程度的壓力。

根據Morning Consult的資料,岸田政府支持度僅剩下18%,為所有主要國家中最低,政府為了解決前一段提到的問題,也積極推出支持企業加薪補貼、補助半導體設廠等計畫,央行也預計將結束負利率。

整體來說,要出現日圓止貶、GDP與企業同步上行,除了需要央行進行政策正常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製造業廠商回本土設廠,才可以使日本經濟進入長期的正向循環,通膨與薪資正向循環才能夠持續。

*全文未完,完整分析請至「財經M平方」閱讀全文:日股睽違35年再創高、GDP卻陷入衰退?矛盾經濟的三大出路!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