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好命退休聰明理財平台召集人王儷玲表示,社會觀念丕變,高齡族群生活財源來自於子女或孫子女的比例逐漸下降,如果年輕時將資金投入購置不動產、退休後手邊現金水位低,房子其實是很好的變現工具,目前已有15家銀行開辦以房養老貸款,貸款年限自20年至35年都有。

安養信託則是在信託公會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自2020年推動以來成長逾5倍,由於安養信託可以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照護需求提前安排,也可與醫療、社福、安養機構進行跨界合作,若進一步與以房養老結合,更可為自己的退休生活超前部署。

以房養老自給自足 退休生活不看人臉色

第一銀行信託處處長莊淑娟解釋,「以房養老」也稱為「逆向房屋抵押貸款」,由於一般人努力大半輩子到退休時,大部分資產可能配置在不動產上、手頭可運用現金不多,加上已退休的高齡者向金融機構透過信用貸款取得資金的成功率低,透過「以房養老」,高齡者可將房屋產權抵押給銀行等貸款機構,貸款機構在對借款人的年齡、預期壽命、房屋現值、未來增值、折損情況等綜合評估後,視借款人的平均餘命,按月或按年支付現金給借款人,借款人在領取現金期間仍得以繼續居住於該房屋內,待借款人去世後,貸款機構獲得房屋的產權,或進行銷售、出租或者拍賣,用來償還貸款本息。

莊淑娟指出,以房養老有4大優點,包括「高齡者可以住在自己熟悉住所」、「每月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支撐生活」、「避免因為臨時生病或失能經濟受影響」、「減輕子女孝親費的經濟負擔」,也就是說,以房養老協助退休的長者就算不再有工作收入,在面臨退休金準備可能不足的狀況下,利用房屋價值產生現金流來自給自足,不用看子女臉色過活。

只不過,由於以房養老採利息內扣,若再遇到升息循環,每月給付金額會隨著時間遞減,遭遇貸款年限期滿、借款人仍健在卻無法償還貸款時,將面臨房子會被拍賣,或有需要倒貼利息的風險。

自己照顧自己 安養信託服務包山包海

除了「以房養老」外,「留房養老」也是近幾年討論度高的退休規劃方式,王儷玲表示,「留房養老」屬於安養信託的一種,適合55歲以上、擁有2間以上房產的民眾,透過委託銀行「包租代管」房屋的方式,每月專款專用,並在扣除信託管理費後,按月給付安養費用給受益人,不用擔心產權、資金管理等問題,也可避免晚年可能面臨失智、失能等疾病,導致房產或資金被詐騙或侵占,甚至因子女爭產,最後失去房屋所有權的問題,讓房產能順利傳承。

「安養信託」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透過信託的架構及信託法的保障,由委託人將信託資產交付給受託人(通常是銀行),受託人再依信託契約的約定專款專用,依委託人的需求按期給付生活費、安養機構費用、醫療費用等支出。

莊淑娟表示,安養信託的契約內容除了有一套友善高齡者的標準化契約外,也可依每個人的需求可彈性、客製化調整,委託人並能指派信託監察人,檢視受託人是否照契約約定執行;為了鼓勵民眾在年輕、健康狀況良好時預先開立信託帳戶,銀行業者降低門檻,只要1萬元就能開戶,委託人後續再持續挹注資金進專戶,每個月的管理費率最低只要100元。

王儷玲建議,市場上推出安養信託服務的銀行超過20家,各家銀行服務著重的重點各異,有的與安養院、醫療院所合作,也有的導入機器人理財,將退休理財結合安養服務,可以提供給委託人的選擇比起保險公司的實物給付還要廣泛。

以房養老結合安養信託 老年生活有保障

對於擁有房產、手上現金部位不高的準退休族而言,如果不想退休生活依靠子女,該怎麼規劃才是上上策?莊淑娟認為,「以房養老」搭配「安養信託」是最佳搭配,將以房養老每個月取得的資金匯入安養信託中,不但可以支付基本開銷,也可累積資產作為因應醫療所需或緊急預備金,讓資金效率極大化,信託帳戶資金也無法隨意動用,杜絕詐騙及啃老風險,老年生活有保障。

王儷玲也贊成這樣規劃,尤其是安養信託更完整地將基金、保險、不動產納入信託的範疇內,適合大部分的民眾,且年輕時就可預開安養信託,納入投資累積退休金的機制,老年之後若失能失智,還可尋求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加入協助,這些優點都是保險、基金等退休理財工具做不到的。

王儷玲強調,安養信託帳戶可以視為「人生資產」的總歸戶,當人生走到退休階段,豐足的安養信託帳戶可以讓你老年生活可以更安穩,真正做到好命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