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漲跌讓人心裡七上八下,乍看之下,低買高賣就是獲利,不管是做股票還是做生意都是如此。水果生意也好、服飾生意也罷,大家都清楚,盡可能的壓低成本、高價賣出商品,就是賺錢之道。

但股市很特別,債市也是,我們在急跌的過程中,就算知道公司下半年的獲利不變,還是不敢買。這是一種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人們習慣在發生壞事時想到更壞的事,續抱也就算了,會有不少人在很難看的價位時賣出。

長期投資者無需焦慮盯盤,短期波動影響生活是得不償失

長期投資者跟短線交易者要有不同的思維,大多數人都是上班族、小資族、基層勞工,忙公事都忙不完,哪還有時間去做短線。

若長期投資人每天盯著手機螢幕上的數字,不只影響生活,甚至讓睡眠品質變不好,這十分得不償失。

而且,帳戶的金額可能就幾十萬或幾百萬,跳動的帳面數字也就是幾萬元或幾十萬元,被這些金錢影響生活,非常划不來,生活真的不能這樣過!

有人說:「那幾十萬可能就是我的全部積蓄!怎能不緊張?」

那是因為,用「現在」來看,的確會把幾十萬看得很大,可是我們的人生很長,退休年紀通常落在60~65歲,退休後還會有第三人生,甚至還有30年要過。

看到帳面損失5萬、10萬元睡不著時,其實可以換個方式想:如果你是正在做退休規劃的人,現在可以趁著低廉價格,購買更多優質資產。

只有3種人該害怕股災

股災來臨時,3種人是真的應該要害怕。

1.已退休,沒有穩定工作收入的人

已經65歲,早已沒有所得的人,感到恐慌是正常的。因為每月除了三餐生活費用外,偶爾也需要社交,每年也要出國旅遊兩趟。股災來臨時,如果手上沒有多的積蓄可用,就必須賣股變現。

2.股票占總資產太高比重,所得扛不住壓力

即便是買現股,沒有融資買股票,但把幾乎全數的錢都拿去買股票,感到恐慌也很合理。例如一個上班族每個月收入6萬元,可是將買房頭期款通通投入股市,以獲得更高報酬率,在這樣的情況下,股市的起伏確實會讓人心慌。

每月收入雖然有6萬元,扣除開銷後可能只剩3萬元,沒辦法有餘裕笑看一切。加上資產配置也沒做好,擔心股價再跌下去,連買房頭期款都輸光怎麼辦?

3.開融資、極大槓桿玩股票的人

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最好不要借信貸買股票,或者把手上唯一的房子增貸去做股票。並非股市永遠都不上去了,但若下跌的時間拖較久,對身心的打擊會非常大,有些人甚至就想不開選擇離世。

中年以上更需資產配置,建立正確財商觀念保平安

已經45歲以上的中年人,一定要學會資產配置,而且建立正確的財商觀念非常重要。財商不是猜漲跌,而是必須更通透這世界的遊戲規則。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艱難要面對,但賺錢方式在不同年代也會轉變,不要怕抓不到機會。要擔心的是此生機會來了10次、20次,卻一次都沒看出來,而只是抱怨社會不公,為什麼財神爺不眷顧自己。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