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茁壯,與台灣經濟共同迎向起飛

永豐金控的歷史與戰後台灣息息相關,在舊法幣體制崩潰下,民間原以「合會」的方式進行資金流通,當時永豐金控的起源「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配合政府整頓金融創立;隨著40年代美援時代的開啟,印有「中美合作」的蜻蜓牌麵粉袋常常是平民百姓製作衣褲的材料,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也逐漸茁壯,與50年代至60年代台灣經濟共同迎向起飛。

民國64年政府修正銀行法並公布實施,當時在「家庭即工廠」的口號號召下,家家戶戶無不全家聚在收音機或電視前手做家庭代工,見證台灣經濟奇蹟;民國67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正式改制為「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是當時第一家民營銀行,除原有和匯業務外,也開辦支票存款業務,引領金融進入嶄新階段。

你知道嗎?當時的台灣不像現在民眾護照一拿就可以出國,除了需要申請搭配護照使用的「出入境證」外,每年出國還2次為限、每年出國觀光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16歲至30歲間的未服役役男及後備軍人也限制出境;在那個管制甚嚴的年代,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股票公開承銷,堪稱銀行股中的高價股,還跟上台股首次上萬點的榮景,「台灣錢淹腳目」這句話也在解除外匯管制、熱錢持續湧入的時空背景下,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口頭禪。

見證金控誕生 勇於改變是永豐DNA

除了是台灣第一家民營銀行外,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還是首家取得短期票券自營經紀執照的銀行,且因收益來源多元化,奠定了商業銀行的基礎。為了轉型商業銀行,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成長加速,不但在民國83年開設首家海外據點—香港辦事處,也跨區成立高雄分行,邁向全國性銀行的第一步,並在「東方明珠」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的次年,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改制「台北國際商業銀行」,是國內第一家獲准改制商銀的中小企銀。

當時的華信銀行更結合了存款、房貸、基金、信用卡與證券功能,領先市場推出「單一整合帳戶MMA(Money Management Accout)」,民國91年由華信銀行與建弘證券共組成立建華金控,鎖定台灣、美國、香港與中國大陸4個主要市場,3年後台北國際商銀再以「對等合併」的原則換股併入建華金控,永豐金控於焉誕生,總資產突破1兆元!

永豐金控在各項業務上領先同業,凸顯出「勇於改變」的DNA,早在民國98年即將開放式主機架構平台引進銀行核心系統,民國100年開辦「兩岸美元匯款一日通」,隔年再推「人民幣匯款一日通」;因應數位潮流,民國108年推出的數位帳戶「大戶DAWHO」成為市場知名的數位帳戶,至今開戶數超過140萬戶,更別說在民國110年整合大戶DAWHO數位帳戶與證券「大戶投」,首創「銀證合一」的功能,真正達成了「一站式滿足客戶理財需求」的目標。

回顧永豐金控75年來,一步一腳印地實現「翻轉金融」的無限可能,不但回應的大眾的需求,也追求自身的成長茁壯。董事長陳思寬與總經理朱士廷宣示的「翻轉金融 共創美好生活Together,a better life」的企業願景,是核心價值,更是正在實踐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