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名牌包、不穿名牌鞋、沒車、沒房、不常吃大餐,覺得自己已經很省了,但薪水都不知道花到哪?每個月看似存了一點,但年底還是沒剩什麼錢?自以為很省,但錢卻不知不覺流失了⋯⋯。或許,你陷入了以下的破財陷阱!

陷阱1:覺得衣櫃衣服永遠少一件

回想一下,前後左右同事的昨天穿什麼?其實你根本想不起來。除非是太誇張、太露、太性感、太引人話題的穿著,不然每個人都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根本不在意別人穿什麼,也不記得別人昨天、今天穿了什麼,我們都會誤以為別人很在意自己。

有明確的認知之後,只要確保衣物乾淨無味就好,即使每周穿同樣衣服上班也沒關係。當你覺得沒衣服穿時,就打開衣櫃、穿你第一眼看到的衣服,若怎樣都不想穿那件,就該把它回收!

如果你任職於公司的業務單位,需要時時拜訪客戶、面對人群,那可能還得留意衣物的搭配是否妥當。但若只是日常內勤進出辦公室,而每天會見到的都是朝夕相處多年的同事,建議在穿著上不用多費心力,簡單乾淨即可。背太厲害的名牌包上班,碰到八卦型主管或同事,反而容易被議論紛紛。

陷阱2:買打折商品比較划算

很多時候,看到商品標上打折,就會忍不住買下來。可是這些商品是否真的需要呢?如果不是必需品,即使打折也不要買。否則,想要省錢的你,只會多出更多不必要的開銷。

口紅、香水、眼影、球鞋⋯⋯這類型的商品都很容易重複購買,仔細掃視你的房間,看看究竟放滿了哪些東西?出門時,就算看到這類型商品有折扣,也絕對不要再買了。用完再買,一定可以找到下一個更喜歡的。

建議改善方式:在購物前先列出購物清單,並評估這些商品是否真的是必需品。如果不是,也不要因為打折而買下來,就算只是百元小物,買10件也要1000元啊!

陷阱3:蒐集保值物品穩賺不賠

蒐集公仔、限量包款、名牌衣物、名酒、模型、各式小物是很專業的雅癖,有人靠轉賣保值的名牌致富,但這需要眼光很精準,才能選到會增值的商品。

而且,要在台灣這種濕熱的環境中妥善保存物品,需要準備適當的空間,比方紅酒需要存放在能控制溫、濕度的地方,名牌皮包、真皮皮件也需要收納在乾燥的位置。

但都市的生活空間寸土寸金,若家中無專門的空間存放,與其做個半吊子收集物品、讓小物占滿了房間生灰塵,不如選擇減法生活,將錢好好存下。

至於上癮就比較有挑戰性了,比方說菸癮、酒癮或是咖啡癮,不喝、不食用就覺得不痛快。我強烈鼓勵有煙癮的人戒掉,一包百元的價格,金額累積起來非常可觀,不菸更能讓身體健康,還能少花醫藥費用。

陷阱4:喝一杯飲料沒什麼大不了

手搖杯動輒50~70元,甚至破百;知名連鎖咖啡店,咖啡也要百元起跳,每天一杯,長期累積下來的花費非常驚人。

從我有計畫的開始存錢以後,就再也沒買過百元咖啡,手搖飲也是數月一次而已。若咖啡無法戒除,可以團購濾掛式咖啡,或是公司提供的免費咖啡、茶包。便利商店也會有買一送一、第二杯半價等優惠,在有折扣時預購20~30杯,不失為一個省錢的好方法。

陷阱5:有優惠券搭個計程車也還好

上班快遲到、冬天下大雨或是夏天日頭恰炎炎,伸手一招、App一滑,計程車、Uber就來。我從開始認真存錢起,就再也沒搭過計程車,我寧願早點出門、保留緩衝時間,也不會考慮計程車。

常見的交通方式比一比:

  • Ubike:台北市的Ubike30分鐘內只要5元,還可以運動瘦身,但缺點是區域限制。
  • 公車、捷運:單趟約20~50元,中遠程可到百元,有轉乘優惠可搭配。
  • 計程車、Uber:單趟約75元起。

搭公車、捷運可以做很多零碎的事,甚至還能看YouTube教育短片、看文章,在這半小時車程中,也能學到一些小知識。

陷阱6:預先買好商品券,不只以後用得到也更划算

有價證券拿到了就要盡快使用,就算是號稱無使用期限的票券,你也已經把現金付給店家,讓店家賺利息。無論是健身房、按摩券、美容課程,都不宜一次買太多。購買有價證券應評估自己的使用頻率,依照自己是天天使用,還是偶爾用來決定預算。

  • 高頻率使用:每天使用,或每週至少使用3次。
  • 低頻率使用:每周1次,或每月1次。

有些固定支出(如月租、保險、訂閱費用等),很容易被我們忽略,將每個月的付出視其為理所當然。隨著時間累積,你要付出的成本很可能會越來越高。

建議:定期檢查自己的固定開銷,評估其是否真的必要。如果不需要,就試著找到其他替代方案,或停止相應的支出。

陷阱7:忘記帶購物袋,花2元買塑膠袋沒關係

一個塑膠袋才2元,花得不痛不癢。但低利息時代,銀行連給1元都斤斤計較,老闆更不一定每年加薪。就算是2塊錢的塑膠袋也會積少成多。

不要小看破財陷阱!

認真釐清讓你破財的問題後,請開始學記帳,一定可以幫你省下一些冤枉錢。

現在每年通貨膨脹約3%、銀行利息幾乎等於0%,薪水若沒有每年加薪,或是加薪不到3%,就幾乎等於收入縮水。每個人都應該要嚴肅檢視自己的薪水,搞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並好好建立自己的財務規劃。

*本文獲「W.H.」授權轉載,原文1原文2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