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業執行長問我:「老師,許多基層主管和我反應,新進的同事很被動,只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沒有口令就會放空發呆,甚至做自己的事情。究竟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主動?」

一、形成背景

1.職場上,傳統的主管習慣「點到為止」

傳統的主管,會假設進來的同仁都有一定程度或經驗,不需要講太多,同仁就能抓到或猜到他要的重點。因此,交辦任務時習慣點到為止,也能避免傷害到同仁的自尊心。

在執行時,更重視產出的結果而非過程,因此不會太細緻地管控細節,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的行為,也不會讓同仁覺得過度干涉。

2.家庭中,父母給予孩子高度尊重

許多家庭非常尊重小孩,總覺得不要勉強他,甚至主動地幫他解決很多問題,就是讓小孩「做自己」。直到孩子長大後反而發現,許多年輕人因此養成了依賴和被動的習慣,沒有人幫忙或帶著他,就會呈現停滯、不知所措的狀況。

二、主管先不要這樣說

「你們年輕人怎麼那麼被動?」

「為什麼你們只能講一步做一步?」

「接著該做什麼,還需要我說嗎?」

其實年輕人未必都那麼被動,也不是不想做,而是有下列3個原因:

  1. 他不是不想,只是還沒想好。
  2. 他其實也想,只是不知道怎麼下手。
  3. 他曾經被糾正,與其做錯被糾正,乾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三、如何解決

1.他不是不想,只是還沒想好

年輕世代習慣做自己,進入公司後,會觀察和感受現在被賦予的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所要的」,如果感覺不好,就會選擇離開。這段觀察期,我稱為「報到黃金72小時」,解決手法歡迎參考:企業留人黃金72小時》新進同仁,主管派誰指導?這問題決定留任率

2.他其實也想,只是不知道從何下手

面對這樣的同仁,主管先該應該要拿開點到為止和不用管太多的舊觀念。不但要認真「點」、上手前「管細一點」,而且要「親手帶一次」,確定同仁能接受工作,並且熟悉工作,最後能獨立完成工作。可以分成做過的、沒做過的兩塊,分別進行教學。

沒做過的事情,帶著他做一次:不論年輕人是否本科系畢業,主管都要先當作他完全都不會,親自帶著做一次沒做過的事情。過程中放慢一點,將事情拆分成不同步驟,假設有3個步驟,先確定第1個步驟OK,再進行第2個步驟,依此類推。每個步驟完成後,別忘了給予鼓勵,這個世代需要被肯定和重視,否則很容易放棄。

做過的事情,檢查他的成果:大多數結果正確的事情,就可以慢慢地放手,並且肯定他做對的地方。不斷錯誤的部分,不要一味指責,應該先找出他卡關的地方,記得問他「為什麼這樣想」,才能知道他的價值觀。千萬不要直接否定他,否則一旦鬧僵就很難繼續。

3.與其做錯被糾正,乾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許多主管都是在前輩的糾正、督導下學習,等到新人進來,也會不自覺地去督促這些同仁,認為這樣做才能讓新人加強茁壯。但對於現在的年輕同仁來說,如果交出成果後被糾正或修理,那麼很大機率接下來會選擇:只要不做,就不會犯錯;乾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因此,主管必須調整自己的手法。

過去的帶領方式是「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若套用到現在年輕人身上,反應則會變成「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會離開。」所以主管請記得,調整自己比調整別人容易。新世代的出現,也讓我們更看清過去管理上不小心過於跋扈或者威權的自己。

主管可以把自己當作健身房的教練,建立「漸進式」的增壓。很受歡迎的健身教練,通常會做到3點:

首先,會溫和地和學生聊聊,確認學生希望達成什麼目標。也就相當於和年輕同仁先談好,共同希望達成的目標。

接著,會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也就像手把手地帶著同仁,讓他完成第一階段,再進行第二階段。

後續,會優先尊重學生的想法,但也會和緩、堅定地請學生完成指令。就像主管和同仁討論完之後,同仁會更甘願地在主管監督下完成工作。

結語

過去曾經流行所謂的「教練式領導」,如果主管願意把自己當作「健身房的教練」,這也是一種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