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找人才這堂課,我學到一些心得,與各位分享:

先想清楚計畫再找人

先規劃完明年度的經營計畫,才能開始招募相對應的合適人才,在人力缺口上長線佈局。先想清楚,你的部門在下一年需要哪些專業能力?甚至可以找高一階、兩階的人才,以面對來年的挑戰。如此一來,公司高層、人資、用人主管都能共識,找什麼人最適合。

隨著新人才加入,經營戰略上勢必有更多的選項,這不與原本的年度計畫有衝突。與新人才交流時,能讓你更加明確知道部門要往哪裡去,挖掘部門面對的挑戰、挫折在哪,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獨家優勢能力是什麼?這也能讓新人才加快思考,自己如何能幫上忙。

招募好人才,比的不是錢而是誠意

目前,公司很幸運的招募到第一線的商務拓展專員、異業合作的行銷專家。對比幾年前,我們還要到處挖角、展開各種攻勢、三顧茅廬,才能找到專業人才。現在公司已經有口碑,有很多朋友主動推薦,甚至也有人毛遂自薦。

但我跟同事們還是會主動接觸不錯的人才。這種前線戰將通常有很多機會,要打動他,給出的待遇條件不能輸。如果因為預算限制,給不出比肩其他公司的條件,招募關鍵除了「有誠意」,還要讓對方充分瞭解到「他在這份工作中可以得到他想要的」。能否找出說服的關鍵點,取決於你是否花足夠心思瞭解他。

考量用人主管、外部挑戰的用人選擇

不論是老闆、主管、員工,每個人都有其優缺點。上位者應該幫用人主管看清楚,這些人才與用人主管的屬性合不合,能否發揮出專業能力。

我幾乎每週都會跟主管們深入交流,所以對於他們在管理上曾經摔過的跤、哪些管理能力還需要精進、目前面臨的市場挑戰,都有一定的掌握度。

當他們在選擇人才時,我會提供一些建議。如果這位人才很專業,但個性沒那麼適合,我會提醒。若是主管還願意用,我也會支持,畢竟管理這門學問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用一個自己不擅長用的人才,將是成長之路的另一個起點,我們應該支持用人主管「練管理的肌肉」。

找人才,不要找人力

「找人才」、「找人力」差別很大。如果找人力,是為了填補如生產線般的日常事務,我會思考這塊業務還要規模化嗎?一個「人力」只能消化工作需求,但一個「人才」,能拓展事業的版圖與市占率、開發新生意。如果可以選擇,我一定找人才,去思考市場的新機會、戰略做法。即便開缺是為了填補人力,也要找具備成長觀念的人才,公司才能壯大,創造指數型成長。

招募外部人才,能幫助主管突破管理瓶頸

不只基層員工,就連主管都會常常遇到能力、經驗不夠用的時候,所以才需要引進專業人才,補足我們的能力缺口。

因此,並非只有在團隊還未穩定運作,或遭遇外部挑戰時,才能發現主管還有哪些管理能力需要精進。等到問題發生,才開始想對策就太晚了。你可以幫助用人主管招募優秀人才,這是很好的解決方案。隨著外來的強將加入,能刺激該主管有所突破,持續不斷招募到好人才,破除「彼得原理」*的管理瓶頸。

(編按: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冗員及負資產。)

先寫到這裡,關於找人才,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