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位企業總經理,在《思維製程》這本書中看到台積電建立持續改善文化的方式,因此請秘書與我聯繫。某天下午,我們聊到了為何他希望公司能學習台積電文化,以及我能如何協助他們。

總經理說,公司員工原本不到100人,但這幾年因為進軍半導體,業務不斷成長,公司員工一路增加到近300位。

由於公司成長太快,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還來不及建立,但他覺得這很重要,因此找上我協助。

我能理解總經理現在面臨的困境,因為在公司快速擴張的階段,如果沒有先把地基打好,公司之後會越難管理。對長遠經營而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我和他說,要成功建立持續改善文化,除了總經理要有決心外,還需要很多配套措施。而且這無法在短時間內落實,沒有3到5年是無法達成的。

總經理表示,3到5年太久了,現在企業經營的步調很快,有沒有可能在半年到1年間建立呢?

我聽完總經理的想法,覺得不太可能,因為建立企業文化非常耗時。台積電也是花了好幾年才建立起持續改善文化。

但回到持續改善文化的本質,如果是要培養同仁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還有機會。換句話說,總經理希望導入持續改善文化的真正目標是什麼?

企業導入持續改善文化的4個目的

每家公司建立持續改善文化的目的都不太一樣,大致上有4種:

1.培養解決問題的人才,成為重要的儲備幹部

找出一群積極學習、有潛力的同仁,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具備基礎的解決問題能力,這個目的確實有機會在1年內達成。

如果還想學習進階的解決問題工具,第二年再繼續培訓。

2.目前遭遇難題,希望透過輔導把解決問題

有家企業在第一年就安排了4個專案輔導課程,執行長希望透過輔導解決這些老問題。這個目的也有機會在1年內達到。

3.讓同仁具備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要培養同仁在日常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所需的方法和工具並不複雜,1年內有機會達成。

如果要培養同仁解決專案的問題,需要培養的能力比較高,學習的工具和方法也更多,不太可能在1年內達成。

4.建立持續改善的文化,讓公司變成學習型組織

建立持續改善文化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並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例如:管理機制、升遷制度、獎勵團隊的競賽辦法,另外也要鼓勵同仁自發的發現和解決問題。

公司在一開始就要成立「持續改善委員會」,由高階主管擔任,並需要定期開會,追蹤、討論、改善推行成效。

台積電建立持續改善文化的4個階段

一家公司要建立持續改善文化,至少會經過4個階段。台積電在每個階段,至少都花上1到2年的時間,當然,還是要看公司的規模而定。

階段1:認知導入期

加強導入持續改善的觀念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開始要求各部門著手解決簡單的問題,也要規劃、舉辦公司的競賽發表會。

階段2:改善期

推廣基礎的改善工具,並導入進階工具,開始解決複雜的問題,還會有更多跨部門的專案。這段時間會培養員工的溝通技巧、會議管理、工作分工,也會針對幹部培訓專案管理的整合能力,並且要把方法和工具導入日常的工作管理。

階段3:進階加強期

前2個階段主要針對研發和製造部門,到了階段3就要推廣到支援單位,像是財務部、業務部、生產管理部、人力資源部。

除此之外,還要開設更進階的課程,培訓企業自己的輔導員,通常是單位主管,目的在於強化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將來指導持續改善專案。

階段4:擴散影響期

開始培訓公司的內部講師,並建立新人必修課程和晉升制度,然後不斷優化持續改善文化。

以上就是針對不同的持續改善目的,會有不同的培訓方式和時程。

公司推動持續改善文化,或許一開始看不到效益,但長期下來,還是能幫助公司正成長。如果只重視短期內的效益,我相信幾年後注定會失敗。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