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吳振興,科技業、外商、製造業17年的資深主管,也是104Giver的職涯引導師。

團隊管理者都希望能帶領一支優秀的團隊,但實際上並不容易達成。多數優秀的管理者,都是從改善團隊的氣氛、培養下屬的能力開始做起。其中,有些抱持負面想法的下屬,會對團隊造成不利影響。如何改善他們的狀況,是每位主管的重要課題。

1.不負責任型成員

當一個人無法承擔起他的職責,總是推卸責任或找藉口時,團隊運作就會出問題。有些管理者會減少他的工作量,但這是更糟糕的做法,容易降低其他人的積極性。

試著這樣做:

  1. 講明職責:確保每位成員了解自己的責任,減少模糊地帶。
  2. 直接溝通:如果發現推卸責任的情況,第一時間約談,並要求改善。
  3. 設立獎懲機制:對能負責到底的成員給予獎勵,屢次推卸責任者則給予懲罰。

2.負面思考型成員

負面思考不僅會影響個人的表現,也會渲染到整個團隊。就我的經驗,通常是成員沒有實質成果,才會否定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在他們取得小成果時,就給予明確的鼓勵,將能有效改善這個情況。

試著這樣做:

  1. 設立小任務:考量成員能力,安排合適的任務。
  2. 定期鼓勵:適時稱讚與正向支持,增強下屬信心。

3.消極抗拒變革型成員

市場環境變動快速,團隊需保持靈活彈性,才能應對最新的需求。若有抗拒改變的下屬,會拖慢團隊的變革速度。固守「過往都是這樣做」或抗拒使用新系統的心態,短期內或許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但長期下來,工作效率將落後於他人。

試著這樣做:

  1. 說明優勢:使用數據或案例,向下屬說明新做法的優勢。
  2. 給予支援:這類型成員在學習新知上比較被動,需要主管投入更多支援,才能降低適應壓力。
  3. 分享好處:分享其他成員改善後的成果,減少下屬的抗拒心態。

4.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型成員

擔任主管的時間越長,越能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只關心自己、不願分享資訊或資源,就算他的能力或技術超群,也是管理者的頭痛人物。

試著這樣做:

  1. 強化合作:設立團隊任務、協作獎勵等機制,讓下屬習慣互相支援。
  2. 分享資源:設立公開回報的機制,讓成員能互相學習及討論。

在普遍缺工的情況下,人力不足使管理者不得不任用現有的可用人力。但對那些會嚴重影響團隊的成員,有時仍需要做出艱難決策,辨別哪些人不適合留在團隊中。

團隊的成長與成功,其實需要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與互相支持,因此有關影響團隊協作與效率的負面因素,都是主管應優先關注並改善的關鍵問題。

*本文獲「吳振興」授權轉載,原文:小心,別讓這4種類型的成員侵蝕團隊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