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業,有沒有碰過過這樣的問題?問題反覆出現、客戶滿意度低?有管理、有制度,但是無法好好執行?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只能依賴少數人才?

怎麼辦?未來存在著高度的不確定性,我們應該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盡量抓住一些確定的東西,也就是團隊的基本盤、流程效率等。

商業環境瞬息萬變,內外部環境都在逼著組織提升效率、變革流程。用流程簡化組織架構,才能幫助企業在新的商業環境下,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前些日子,劉潤讀書會直播間邀請到了章義伍老師,他是《流程密碼》的作者,有20多年的產業管理與培訓經歷,擅長領導力培訓、團隊管理和流程變革。希望他的經驗,能夠帶來一些啟發。

人才和流程,哪個更重要?

組織裡常常會出現一個症狀,而現在似乎越來越明顯了。

那就是公司一旦出現問題,總想用招募新人來解決,換人、徵人、徵人、換人,然而就是徵不到優秀的、徵不到適合的。這個症狀在創業初期,尤其明顯。

專案馬上要上線了,現在最頭痛的是沒有好的行銷總監,幫我把產品賣出去。怎麼辦?徵人。公司要開發新業務,發現沒人可用,怎麼辦?還是徵人。

遇到各種問題,創辦人很容易想靠找人解決。於是焦頭爛額的四處徵人,但你缺的,真的是人才嗎?章義伍老師說:人才,是企業永恆的競爭力,這點沒錯。但是,人才好招聘嗎?人才好培養嗎?人才留得住嗎?其實人才也靠不住。

你對員工再好,本質上每個員工都是自由的,不會因為你對他好,他就不走。是走、是留,決定權掌握在員工手裡,該走的時候人家依然會走。

在幫企業做培訓的過程中,我常常提出一個問題:人才和流程,哪個更重要?如果允許我進入你的公司面試,允許我挖走你們公司的核心業務人員,你們公司的業務基本盤會不會瞬間癱瘓和崩潰?

企業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人才輩出的機制和系統。三流的管理者靠專注做事、二流的管理者關注在用人,一流的管理者會善用系統。

人才難找是事實,好不容易用高薪找到了人才,你很喜歡也很欣賞對方。給他資源、時間、空間,細心呵護、用心栽培,結果呢?他做沒多久就辭職了,投入心血培養出來的人才說走就走。

看得上的人才,留不住;看不上的人才,自己又不想用。人才選育用留,幾乎是所有企業面臨的難題。那怎麼辦?

人+流程=人才

章義伍老師說:你要減少對人才的過度依賴,增強快速複製人才的能力。從依靠人,變成依靠系統,完成「流程化」。記住一句話:鐵打的流程,流水的人才。

對於一個組織來說,人才不是能人,不是依賴某一個人,或者幾個核心骨幹。而是把每一個平凡的人,變成能快速協作的高效能人士,也就是說:人+流程=人才。

流程好的企業,完全可以讓平凡人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一流的流程,加上平凡的員工,等於一流的業績。

當一個公司的業務無法流程化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公司,就是一個能人型組織,就像是有成千上萬頭野牛,聽命於領頭牛的指揮。一旦領頭的被射殺,整個組織就會原地打轉、失去方向。每天都很努力,但每天都無法產出真實的利潤。

大家眼巴巴的指望頭牛的決策引領,整個組織都在依賴領頭牛的時間、心力、腦力、體力。本來領導者應該看的是策略方向、增強公司勢能,卻每天陷入無數的細節決策漩渦中。

當企業的領導者心力交瘁、失去學習能力時,組織就會開始走下坡。隨著組織核心員工流失、老去、人才青黃不接,企業發展開始陷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困境。

專案來了,只有核心員工能做。核心員工的經驗,永遠是核心員工的,只能在小範圍發揮作用。這份經驗,甚至會隨著核心員工的升遷、調動、離職,而消失。

你可能會說,那我重新徵才,慢慢培養?別忘了,能力、價值觀等,又要經過漫長的培育和磨合。而且,即便花了很長時間培養,雙方也不見得適合。即便適合,對方也可能在中途選擇離開公司。

畢竟,優秀人才,總是搶手。怎麼辦?要把個人經驗,轉為組織能力,從經驗上升到方法,從方法下降到流程。

你不能指望每個員工都值得培養,靠得住的永遠是流程。當你無法掌控員工的時候,你就會開始討厭對方,為彼此的協作,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而且,你不能指望每個員工舉一反三,一點就通。

你要把方法、經驗,轉化為甚至是傻瓜都能執行的流程,讓公司的每個員工都能快速上手。

當員工執行力差、經驗不足,專案推動進度慢,怎麼辦?把執行方式簡單化,而簡單化的關鍵在於流程化。一個優質的流程,至少要滿足3個標準: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

舉例來說,你做飯非常好吃,開了一間快炒店,生意很好。「做飯非常好吃」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可是,它可以複製嗎?你做一道菜,說這道菜有幾個核心點:鹽少許、油8分熱下鍋、色澤金黃時起鍋,這些經驗能快速複製給新手嗎?

鹽少許,什麼叫少許?油多少度叫做8分熱?多麼金、多麼黃,才叫做金黃?這些都無法量化、不可複製。

章義伍老師說:迄今為止,麥當勞賣出的漢堡從地球到月球可以來回33趟,麥當勞賣出的薯條,足以填平28個大峽谷,平均每天服務全球超過6000萬名顧客。這是一個令人咋舌的銷量數字。也是一個神話。

但是,麥當勞創造的漢堡神話,成功卻和漢堡無關,而是和系統有關。這個系統,是一個環環相扣的3大核心流程:

  • 業務流程,凡有崗位必有流程。
  • 訓練流程,凡有流程必有訓練。
  • 督導流程,凡有作業必有督導。

在麥當勞任何一家連鎖店,一名員工一天站3個不同位置,是常發生的。這個背後,就是3套不同流程在支撐。因為有流程存在,才能讓員工快速熟悉並掌握操作技能。

聰明的店長不用教,就能舉一反三知道怎麼做了,但不能假設每個店長都聰明。把經驗流程化,每個人都是人才。

可是,流程也許能解決標準化的問題,但無法解決態度的問題。像是,員工總是遲到,怎麼辦?流程解決不了的,是不是要用制度解決,像是賞罰政策?千萬別。

制度要減肥,流程要增肥

當員工不服從命令時,大部分公司的管理者,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靠制度解決。

但章義伍老師卻說:企業裡最不能有的就是制度。因為規章制度,是舊有的管理思維,大部分企業需要的是好流程,而不是制度。

好流程,是做事的路徑和方法,員工能力不行,就告訴員工如何把事情做好,給資源、時間、方法和信任。

制度,是約束性條款,是告訴員工做錯了怎麼懲罰。你說新員工老是犯錯,老員工也常在犯錯?我告訴你,當你把流程做好了之後,員工們犯錯的機率,接近於0。

章義伍老師舉了個例子,流程就是導航。你今天要去一個城市,這個城市你從來沒有去過,但看地圖、用導航,就找得到了,除非導航壞了。

導航告訴你的是什麼?本質上,就是流程。什麼是制度?就是照相機,這條路限速時速80公里,開到90公里會被拍照、會被開罰,冰冷又無情。

如果有導航的話,怎麼可能超速呢?超速它就會提醒你,真正把你帶到目的地的,是照相機,還是導航呢?無論新手或老手,只要有正確的導航輔助,人們自然不會走向歧途。

多年來,我的開車習慣就是無論熟或不熟,一律使用導航。因為它不僅會指示路線,更重要的是規範駕駛行為:超速了會有提醒、塞車了會推薦更優路線,危險路段會有警示。如果你習慣了開車時啟用導航,並遵守導航指示,你就很難犯錯。

企業經營也一樣,構建好流程後,人們犯錯誤的機率就會很小。即便偶爾出現偏差,也可以透過輔導方式解決,而不是用冰冷的制度。用流程解決,遠比用制度更有效。

很多企業,缺的不是照相機,而是導航。沒有導航再細心的人都會出錯,沒有好的流程系統,甚至會把道德高尚的人變得腐敗。我們不要考驗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

優秀的公司應該要用流程管理,避免人們犯錯,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動用獎懲制度。成熟的企業更常運用績效管理系統、科學的升遷標準,這些都屬於流程的範疇。

就像麥當勞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優質的流程,例如:選址流程、開店流程、營運流程、人員的招募育留流程、財務管理流程、食品安全流程、供應鏈管理流程等。大家需要的,不是1、2個好員工,而是產生好員工的流程。所以,多幫流程增肥,讓制度減肥吧。

用流程代替制度、用公司文化代替制度,用輔導代替制度。多一些認可,少一些責難;多一些流程,少一些制度。

最後的話

章義伍老師還說,企業有個最大的特點:不做事的人,對做事的人有評價權,有一些事沒人做、一些人沒事做。沒事的人,盯著做事的人、議論著做事的人做的事,這讓做事的人做不成事也做不好。

於是,老闆時常誇獎沒事的人,因為他看到有人做不成事;老闆訓誡做事的人為什麼做不成事,一些沒事的人總是沒事做,一些做事的人總是有做不完的事;一些沒事的人滋事鬧事,使得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的事。

結果好事變壞事、小事變大事、簡單的事變複雜的事,讓組織陷入無窮盡的消耗,直到耗盡所有人的精力,直到冰冷的制度替代流程,直到優秀員工陸續離職,直到組織慢慢失去溫度、失去活力。

所以,組織想提高效能,先把流程建好吧。少一些評價,多一些針對性的輔助,說給員工聽、做給員工看,讓他做做看。做的好,給個讚;做不好,再改善;反覆做,成習慣。

企業如何確保不斷的有效率?該花錢的時候,要選擇「策略性虧損」,為人才花錢,創業早期就會有優秀的表現。為流程花錢,就能萃取企業規範化的基因。

願你的組織,能用流程解放管理;願你的企業,良將如潮。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想降本增效,先用好業務流程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