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好友擔任某家跨國媒體公司的營運長,因為他的團隊夥伴總展現十足的衝勁,讓我非常好奇,他是如何打造出這樣的文化?
他跟我分享的秘訣,讓我為之驚嘆,「讓每個人都能賺錢!不管是人資、公關,甚至是行政總機都能創造獲利。」當每個人都能改變自己的薪資結構,上班就不再只是上班,而是像創業一樣,自己決定薪水。」
傳統的公司習慣將「賺錢」的責任歸交給業務部門,其他部門則被視為支援單位,間接協助公司創造價值。然而,他徹底打破了傳統職場的框架,讓每一位內勤員工,包括人資、公關、技術團隊等,都能成為公司獲利的推動者。這個全新的概念不僅激勵了員工,也幫助公司快速成長。
3個核心策略:讓全員皆能賺錢的實踐之道
1. 重新設計KPI:讓每個人清楚自己的「營收指標」
營運長要求每個部門重新思考:「你的工作如何間接或直接創造收入?」 讓過去總被視為成本單位的部門,也被賦予了新的角色定位。
- 人資部門:被要求建立「人力資源的投資回報模型」,用科學化的招聘與留才策略,降低流動率、節省招募成本。甚至將內訓課程對外銷售,創造人資部門的額外收入。
- 公關部門:思考如何更快速的執行日常業務,並構思將品牌曝光打造成客戶的加購方案,增加額外的業務收入。
- 行政部門:將工作流程數位化,以節省時間成本,並嘗試提供客戶第三方行政外包服務,為公司創造額外收入。
2. 打造「業務化思維」的企業文化
為了讓員工接受這樣的轉型,他設計一系列的「業務化思維」培訓。這些培訓不是讓非業務人員去學習如何賣產品,而是讓他們了解如何透過數據、優化和創意來賺錢。
他還設計一套激勵機制,將部門績效與員工薪酬掛鉤。例如,當技術部門完成一個新技術的授權專案時,就能分得授權收入的一部分,讓他們具體看到自己貢獻的成果。這樣的文化轉型,逐步建立出公司全體的「賺錢意識」,也提升員工的參與感與主人翁精神。
3. 強化跨部門協作,讓全員成為「共同創業者」
此外,他強化公司內部的「跨部門協作」制度,打破部門之間的隔閡,創造真正的共創價值。另外,他也實施專案小組利潤分配制度,當跨部門專案成功完成時,所有參與者都能按照貢獻比例分潤,激勵團隊自發合作。
正是這種協作模式,使每個部門不再是孤島,而成為公司大船的動力引擎。他的員工們不再只是「做份內的事」,而是將公司的營收視為自己的創業項目。
同仁分享:從工作到創業的心態轉變
他的這套管理方式,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營收,也讓員工獲得更高的成就感與滿足。一位技術主管說:「以前我只埋頭開發,現在我知道我的每一行程式碼都能影響公司的收入,這讓我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
連行政人員也分享:「當我的優化建議帶來數萬元的成本節省時,公司直接頒發獎金給我,這讓我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後勤,而是真正的價值創造者。」
當每一個同仁都懂得用業務思維去思考目標,就能從「打工心態」轉變為「創業心態」,這份熱情與幹勁自然也會感染整間公司。
職場中的價值與獲利啟示
他的理念讓我想起聖經《歌羅西書》3:23的一段經文:「凡你們所做的,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這段話不僅是對信仰的提醒,更是對職場的啟發。當我們將工作視為使命,全心全意投入時,就能從中挖掘更大的價值,甚至超越自己的想像。
2025年,讓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公司定義的部門架構,而是用全新的思維與態度,成為「賺錢機器」。無論你是人資、公關,還是技術專家,都能成為推動公司成長的關鍵角色,創造不平凡的職場人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湯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