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納德拉接受《哈佛商業評論》的訪問,頗有啟發,以下特摘部分與大家分享。

「有人曾告訴我:人辭職不是要離開公司,而是想離開主管。我覺得這是我最好的領悟之一。

因為畢竟是和我共事的那些人,讓我持續待在某個地方。如果這個方程式失效,我會另尋地方。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深入檢視所有人的親身體驗和文化,以及企業使命與個人使命、理念之間的關聯。

我總是說,如果在微軟工作的每個人改變思考架構,『不是我為微軟工作,是微軟為我工作。』只要暫時這麼想一下,只是當成一種思想實驗,那個方程式能成立嗎?如果微軟成為實踐這一點的平台,那麼它會非常不一樣。我對這個使命心有戚戚。

關懷,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關懷,就是你必須具備同理心,從被你領導或管理的對象的角度看事情。

改變我的最重大時刻,有兩個時刻。第一個時刻,是我第一次當主管的時候。那是最基層的主管,手下有五個人,他們心裡可能都在問,為什麼是這個人來領導我?而我的主管對我有很高的期望。

透過那個艱難的過程,夾在上司和部屬各自對我的期望之間,讓我理解要如何擔任主管。更重要的是,在指導他們時,我要如何學習,才能從我團隊的多元經驗裡學到東西,以提升我自己,然後接受所有多元的觀點。

當我回顧過去,我的第一份工作改變了我的人生。你是在當了主管之後才學會當主管的。得到那樣的機會,我必須說,那個經驗塑造了我。

另一個時刻,大約是在我職涯中期時,我與當時上司的一場對話。他說,你未來或許會到微軟工作。他說對了,我在微軟待了將近三十年。

他說你在微軟工作的時間,可能甚至比你與孩子在家時相處的時間還多。你要讓這段時間變得有意義,不要只是把它當成交易。你要花心力經營你與公司使命的關係,還有與公司人員的關係。

他說那些話時,我的感覺是,噢,他在說什麼?我有聽懂嗎?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想把那樣的力量,從交易性質轉變為更有意義的力量。因為你絕不會想把大半人生,都用來做一件無法累積深刻意義的事情。

同理心。我後來了解到的是,所有人都天生具備一項能力,能夠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這就是同理心,這就是設計思維的核心。

創新,關鍵就是滿足市場中未滿足、未清楚提出的需要。最關鍵的就是人們這些未滿足、未清楚提出的需要,以及由人構成的組織。你必須具備深層的同理心。

所以我會說,所有創新的來源,就是所有人都有的一項最人性化的特質,那就是同理心。」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