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很辛苦,但有學習障礙的組織則足以致命,」管理大師彼得.聖吉這段話,我深信不疑。

一個有學習障礙的組織,即便制度設計得再完整,也無法因應變動。也因此,我在公司內部推動了「狗糧計畫」,鼓勵大家在商周共學圈閱讀、分享。

一天下午,商周同仁在線上翹首等待「狗糧計畫」比賽結果。

「恭喜Smart的咪編!」她勇奪「觀點分享家」第一名。

「原來就是她!」大家驚呼。雖然商周不過三百個人,但三個事業群仍有許多人彼此不認識。

咪編,是Smart智富的記者,也是財經資料分析專家,個性低調。但短短三個月內,她的發文、留言數竟高達兩百八十四則,大家每天在共學圈看她分享的文章與點評,讓她一下子變成名人。

害羞的咪編笑說,這讓她走出原本的辦公室,當工作上需要其他人幫忙,「大家會比較願意幫助!」

「看大家分享不同觀點,挺有趣的。原本沒有預期別人會回應我,結果得到回應,這種感覺很棒,」咪編發表得獎感言,也得到有薪假三天大獎。

「自己的狗糧自己吃(Eat our own dogfood)」,是我發起狗糧計畫的靈感。

這句話,源自於1980年代微軟高階主管寫給下屬的一封信,強調要做出一個好產品,得先從自己人用開始,如果自己人都不愛用,如何奢望客戶埋單?這句話就在矽谷IT、新創圈流傳開來。

過去紙本時代,每週商周員工都會收到一本最新的商業周刊,但我們並不知道是否每位同仁都有好好閱讀。

我多麼希望大家都能愛看商周,不僅因為這是同仁們的心血結晶,更因為我知道,商周可以幫大家提升眼界、格局、見識,我個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現在,我們終於針對這個痛點,開發出商周共學圈,讓大家都可以在此共讀、共創。

咪編說,商周共學圈讓她更願意多做一小步,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分享給大家知道,把效益極大化。

她還藉由分享文章,鍛鍊自己的「下標力」!她發現,如果文章太長太難,大家手機一滑就過去。

為了吸引注意,她發文都不超過三行字,訓練自己把重點提煉出來,如果都沒人留言,「代表我發的文跟下標不吸引人,下次就知道該怎麼調整。」

一個人學,可以;一群人學,更精彩。這次的狗糧計畫,「團隊共學獎」則是由顧客運營處拿下。

顧客運營處,集結商周銷售大軍與行銷、客服部隊,他們站在第一線接觸客戶,最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痛點。

該部門副總蕙琪每週都使用共學圈的「請你讀」功能,指定文章請同事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並留言回應心得,「心得不是為了寫而寫,而是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可以怎麼用?」

剛開始,為了降低同仁的心理障礙,「切身相關、馬上可用、避免負擔」,是蕙琪選文的三大原則,像觀念啟發、心智成長、領導溝通類的文章,就是她的心頭好。

「知識需要慢慢累積,久了就會有力量,」客服主管燕子也呼應,自己以前雖然會看紙本雜誌,但有了共學圈後,她更常用通勤、睡前等零碎時間閱讀,輕鬆沒有負擔的學習方式,反而更能養成習慣。

尤其像劉潤、彭建文談管理和領導的文章,對她提升管理能力,都有潛移默化的幫助。而且,因為大家會在共學圈上發文、互動,她還能知道同一篇文章,其他人怎麼看,比起過去自己讀商周,效果更大。

從主管起頭,整個部門的同仁也悄悄改變了。像先前我在專欄寫到「多一小步」的思維,蕙琪便在共學圈指定同仁閱讀,沒想到,「那陣子我們部門同事做事,就常把『多一小步』掛在嘴邊,有什麼事是我們可以多想、多做一點的,大家有看,就會記得。」

學習、閱讀,在某個角度來說,是逆人性的,因為它相對吃喝玩樂來得枯燥、需要紀律。因此,狗糧計畫以獎勵代替命令,讓大家藉由比賽遊戲來產生動力。

狗糧計畫實施至今,商周每月每人不重複閱讀文章數成長到近六十篇,而留言互動率也翻了四倍多。

我看到到數字背後的飛輪效應:

一、同仁對彼此更瞭解,提升了團隊的信任感,這是轉型最需要的基石。
二、同仁更跟得上新趨勢,當他們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轉型就更得力。
三、團隊共識提升,當我們的眼界越來越接近,溝通更順暢,轉型的斷點就得以被弭平。

狗糧計畫,是全商周人一起建立的原子習慣。

如同彼得‧聖吉說,「偉大的團隊並非一開始就成功,而是懂得透過學習創造出驚人成果!」我相信,當我們的知識、見識、膽識日日累積,未來,我們會創造出連自己都不可思議的成果。

跟商周一起加入與團隊共學、共創的行列☛
https://campaign.businessweekly.com.tw/form/bw/71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