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發現很多管理者都有個通病,就是他們習慣於相信自己,不放心別人。這就導致他們對下屬從頭管到腳,越管越變得獨斷專行,疑神疑鬼。

例如,有些管理者過於強調細節,不論大小事情,都要他拍板才行。不僅會嚴格控管下屬的工作時間,干預下屬每天的安排,就連下屬寫信用什麼字號、字體用什麼顏色、大小行間距多少,都要下指導棋。

過度管控,讓下屬們綁手綁腳,成了「裝在套子裡的人」。

其實,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凡事親力親為、一切包辦,因為管理是「管頭管腳」,而不是從頭管到腳。

管理,不要從頭管到腳

先分享個真實的案例。去年,我提拔了一個員工做主管,她非常能幹,連續3年都是銷售冠軍。我很看重她,希望她在新崗位上做出新業績。

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做管理的前幾個月,她整個人情緒低落、沒精神,帶的團隊也做不出業績,她自己每天都很焦慮。

我決定找她談一談,問她遇到了什麼問題?

她很委屈:Cherry,我太累了,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要管,都要操心。我幫大家培訓、做輔導,已經把東西都嚼碎了才餵給他們吃,他們還是不吃,我該怎麼辦呢?

我頓時明白,她還沒有做好角色轉換、轉變管理意識。因為,管理不是一個人忙,也不是從頭管到腳,而是要管頭管腳。於是,我給了她一些建議,告訴她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備什麼素養。

她很有悟性,很快就重新梳理了工作重點。在用人上,只篩選、不教育,讓不合適的人離開,給優秀的人足夠的激勵。在管理上,她抓重點、抓結果,而不是像之前一樣,什麼事都操心,從頭管到腳。很快,她就帶著團隊重新做到了全公司第一。

你看,管越多效果不一定越好,關鍵是要管對、抓重點,管對重要的那幾件事情,事情就成了。但是,很多管理者做不到這樣,他們喜歡掌控一切的感覺,覺得什麼事按照自己預想的發展才是最好的,但管到底往往會帶來2個大危害:

1.下屬得不到成長

你什麼事都管,下屬會無所適從,他只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而不是自己獨立去探索、去創新。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會習慣性的依靠你解決,而不會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這就好比你始終牽著孩子,不讓他獨立行走,他以後肯定不會自己走路,更不會跑步。

另外,下屬沒有自由度,他的工作方式會被束縛,他就不會有主動性。沒有自驅力,又怎麼做出好的業績呢?任何時候過度管理都不是一件好事,會增加團隊的內耗。

2.你自己會累死

隨著業務的擴展,你的工作量日益劇增,如果你對下屬事事過問、從頭管到腳,無形中你的工作量就會大增。

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的時間被下屬大量占用,你就沒有時間做本來該由你做,且會產生重大價值的事情。

所以,管理千萬不要從頭管到腳。

管頭管腳,才是管得好

奇異公司的傳奇CEO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管得少,就是管得好。做管理,不能事事過問,重要的是「管頭管腳」。

1.管頭

管頭,就是統一價值觀。如果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那如何做好事情呢?管頭,解決的是下屬「做什麼」和「為什麼做」的思考問題。

做什麼?

做什麼,是企業的策略方向或策略選擇,是企業要向何處去、達到什麼樣的願景目標。作為管理者,你要帶領團隊到哪裡去、有什麼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公司的策略向下分配的時候,你不能做個傳聲筒,而是要做轉化器,要把公司的目標轉換成團隊目標。

要把業務拆解清楚,讓下屬清楚知道要做什麼,知道自己每個月、每個周,每一天的目標是什麼。

為什麼做?

做什麼是目標,但這個時候目標還只是你的目標和公司的目標,不是下屬的目標。沒有人會心甘情願的為別人工作,他只會為自己工作。

因此,你要去瞭解下屬的動機、挖掘他的需求,直擊他的心靈,將他的需求和團隊的需求結合在一起,描繪共同的夢想。只有當你幫助下屬找到「為什麼做」的理由,他才會有動力。

2.管腳

管腳就是管行動,有行動才有結果,管腳解決的是下屬「怎麼做」和「有沒有結果」的行動問題。

怎麼做?

目標定了之後,接下來的打法是什麼?你要和下屬探討,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下屬的方向走偏。

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管理者最好不是直接提供答案的人,而必須是一個善於提問的人,你要學會讓團隊去找答案。

然後,你要學會放手,不要過度干預下屬做事,讓他自己去制定工作計劃,把實現結果的過程交給下屬。

有沒有結果?

管理有沒有效、下屬最得怎麼樣,最終都是要透過結果來衡量的。所以下屬做事的時候你要放手,但是你不能放任不管。

根據人性,你檢查什麼、下屬就會做什麼。你不檢查,一定拿不到結果。所以為了取得業績,你還是要檢查、要去追過程。如果下屬沒有意願,就要調整狀態、激勵對方,下屬不會做就要培訓、給予方法。

檢視過程不是為了控制下屬,而是為了幫助下屬解決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確保結果。

*本文獲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授權轉載,原文:管理,是「管頭管腳」,而不是從頭管到腳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