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策略的起點在於選擇正確的賽道,而這需要兼顧科學與直覺。然而,僅僅選對賽道並不足以保證成功。進一步的關鍵是如何規劃出能夠贏的戰法。

●戰法的兩大核心:克服棘手型挑戰、設計價值主張

戰法規劃有兩大核心:一是克服棘手型挑戰;二是設計有競爭力的價值主張。本篇聚焦於如何解決挑戰,因為挑戰不解決,任何價值主張都如空中樓閣,例如:某家國際科技公司曾經致力於打造數款手機,產品設計與市場定位都極具潛力。然而,內部供應鏈管理中的問題遲遲未解,導致生產延誤。結果,即便產品具備市場競爭力,仍因挑戰未解而錯失最佳上市時機。這顯示出,贏得賽局的第一步,是找到並攻克關鍵挑戰。


為什麼解決挑戰重要?
策略的核心不僅在於選擇新賽道,更在於克服執行中的障礙。正如策略大師理查德·魯梅特(Richard Rumelt)所言:「策略是政策與行動的集合,旨在克服一個重要挑戰。」即便擁有明確的目標與願景,若無法解決核心挑戰,最終仍可能無法實現。

魯梅特在其著作《好策略.壞策略》(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與《好策略的關鍵》(The Crux)中,提出「棘手型挑戰」(Wicked Problems)的概念,認為策略的核心是聚焦於最重要的挑戰,並制定系統性解決方案。這些挑戰如同登山過程中的障礙,無法忽視也無法繞過,唯有正視挑戰並克服,才能成功攻頂。

●解決棘手型問題的三個步驟

但是「棘手型挑戰」就像它的名字,光要找出來就有點棘手,因為「棘手型挑戰」是根本問題,如果不把所有問題解析到只剩下一個關鍵點,挑戰會更難應付。所以要解決「棘手型問題」,有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一,診斷。

「棘手型挑戰」意味著我們所處的狀況本身就很棘手,通常有四種狀況讓人搞不清楚挑戰在哪裡:

一、 問題不清楚:組織可能只察覺到「不對勁」,卻無法具體描述問題。
二、 目的過於發散:不只一個目標,而有一堆渴望、目標、意圖、價值觀、害怕和野心,導致資源分散。。
三、 解決方案不明:缺乏系統性的選項或創新思維。。
四、 資訊不清楚:想要的結果與特定行動間只有薄弱的關連性。

從這些混沌的狀況中,要梳理並診斷出「棘手型挑戰」,需要做三件事:
1. 收集:把所處狀況遭遇到的現象,在一張表單上,區分並列出「問題」和「機會」,可參考局外人和競爭者在做什麼,有助收集問題。
2. 分群:把「問題」與「機會」分組,參與者辨識一個挑戰並寫下來,再次分解挑戰並加以分群。
3.過濾:先排序,再針對重要性及可應付性來評級(很重要但難應付的挑戰是關鍵點)。

步驟二,找出指導方針。

梳理出棘手型挑戰,也排出先後順序後,扣除相對次要的挑戰,選擇要應付的棘手型挑戰。接下來要找出解決挑戰的指導方針和處理原則。

魯梅特認為策略的意義不是要降低風險,而是提高成功的機率,關鍵在於「玩你能贏的賽局」(Play to Win)。既然要提高勝率,乾脆先把一整個棘手型挑戰分割,再一段、一段解決掉,不用一次解決,反而要各個擊破;一言以蔽之,即電腦演算法裡所說的「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

至於要花多久時間解決分割後的小挑戰,魯梅特強調用十八個月把它解決掉,不能拖太久,拖太久人心思變,也有可能要調整策略;跟打怪一樣,每破一關、累積一個小勝,到最後就是贏得大勝。

步驟三,創造協調一致的行動。

診斷挑戰並找出指導方針後,最後一步是制定行動計劃,確保各項行動相互協調。
協調一致的行動有兩個層次:
1. 基本一致:行動與政策之間不相互衝突。例如,若企業競爭優勢在於研發能力,就不應刪減研發預算;若核心價值在於穩定可靠,就應避免過於激進的行銷手段。
2. 創造力量:行動間相互支持,發揮綜效。例如,集中企業優勢於熟悉的領域,避免在劣勢領域競爭;或透過協調政策創造疊加效應,提升資源效率。
若無法實現行動間的綜效,至少應避免內部政策與行動相互牴觸,避免因內耗導致策略失敗。

聚焦挑戰,贏得賽局
策略的成功不僅依賴於選對賽道,更關鍵在於解決那些真正阻礙進展的挑戰。正如魯梅特所言:「策略的價值不在於計畫,而在於克服關鍵挑戰的能力。」
對於實務界的CEO而言,成功的策略來自於清晰的洞察力與高效的執行力。挑戰並非阻礙,而是轉化為競爭優勢的契機。企業領袖應不斷反思: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並解決了核心挑戰?唯有如此,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帶領組織最終贏得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