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創立的餐廳品牌,到中國拓點,該收多少權利金?5%或10%?
商周CEO 50課堂上,KPMG安侯建業的專家透過各個國內外被稅局查稅的鬼故事,來提醒大家企業稅務容易踩到的雷區。
有透過如同印刷電路板般的複雜投資架構來避稅,而踩坑的,也有在落後國家,因利潤分配不合理被要求補稅的例子。
沒想到,在族繁不及備載的稅務查核理由中,連收多少權利金,都可能成為查稅重點。
林嘉彥舉例,有一個台商在上海開設餐廳已二十年,多年來台灣公司都收取5%的商標權利金,但卻突然被中國稅局查稅,質疑其在中國開設的餐廳付給台灣太多權利金。
台灣商研院曾在訪談多家連鎖業者後,提出權利金的合理範圍,國外品牌介於4%~12.5%,國內品牌則介於3%~5%。5%,明顯是合理的數字,為什麼仍踩坑?
北京國家稅務總局的稅官,對KPMG稅務投資部執行副總林嘉彥舉了一個知名品牌的例子來解釋。
豪華車品牌Benz、BMW,在中國大家都怎麼叫?奔馳、寶馬。
稅官接著問,「那奔馳、寶馬,這幾個字的價值是誰創造的?」「中國的營銷團隊創造的。」
意指,在中國稅局的認定裡,該商標權利的大部分價值,是中國創造出來,那就不該繳這麼多權利金出去。
這邏輯套回到台商的餐廳例子。所有的菜單的決定、上海的廣告及行銷宣傳,都是當地團隊。中國稅局認為該商標是透過中國營銷團隊的努力,才能具有高知名度,推升商標等無形資產的價值,而質疑支付給台灣公司商標權利金的合理性。
林嘉彥說,這邏輯跟我們一般人認為商標所有權人有收取權利金資格的常識,是背離的。「現在的稅局看的,就是所謂的value creation(價值創造)。」
擴大來看,過去,許多公司會將商標等無形資產放在例如維京群島等境外公司,收取的權利金放在這些地方,就不用繳稅。
但,一般這些境外避稅天堂沒有員工,那怎麼可能創造出這些無形資產的價值。「現在稅的觀念已經從形式主義,進化到實質主義,」林嘉彥強調,利潤一定要在價值被創造的地方課稅,才符合實質主義。
商周CEO50失敗學課程,CEO的決策智庫!不要等到親身跌倒才後悔!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