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Gelsinger)下台了。從他2021年回鍋到現在,外界的好奇都是,「英特爾能否擺脫製造部門?」
近來英特爾營運深陷陰霾,最新的第三季財報,虧損166億美元,創史上單季最大虧損。但台積電第三季稅後淨利較前一年同期成長54.2%。
「英特爾是貴婦,台積電則是農婦。」來到課程現場和大家分享台積經驗的台積前研發處長楊光磊用了這個比喻。所謂貴婦就是非常體面,外表很好,但不會願意做粗活,服務別人;台積電這種村婦呢,長得醜醜的,但生產力很強,不管誰的技術發明領先,可是最後一哩路,跑得比別人快,執行力強過英特爾。
今年10月,商周CEO學院〈CEO50〉的課程,就以英特爾作為個案主角,探討「商業模式」變革。
現場的CEO學員提問:「明明將產品(IC設計)和製造部門分拆,財務可以明顯改善,為什麼英特爾還一直堅持原有垂直整合商模?」
學員指的是,英特爾競爭對手AMD在2009年分拆,在這之前AMD也是以垂直整合模式自己設計並製造晶片,直到幾乎虧損倒閉,才不得不將製造部門獨立出成立專業代工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
但分拆之後,主責IC設計的超微(AMD),和格羅方德仍被獨家長約綁在一起,其實成本結構並沒有改善。當時被外界評為「兩塊石頭綁一起,不會浮起來。」
直到AMD現任執行長蘇姿丰,在2016年下了決策,付錢給格羅方德解約,改交給台積電代工,產品才有了價格競爭力,能跟英特爾搶占CPU市場。
AMD勇敢切割事業體,革自己的命,也勇於說服股東與格羅方德解約。
而季辛格2021年上台時,英特爾的生產成本已是台積電三倍,拖累產品部門,不止攻不進 AI市場,連最擅長的 CPU和伺服器市占率也在流失。但他仍堅持不將製造分拆出來,理由是:分拆會失去競爭優勢。
什麼意思?過去英特爾靠製造優勢主導市場,整個X86生態系不管你是品牌商還是零組件廠,顧客都得反過來聽它的意見;反觀AMD的製造沒有這麼強過。
「分拆,說得容易,但對英特爾來說,製造是骨中骨、肉中肉,一旦分拆,它會認不得自己。」楊光磊反問學員,「如果是你,你會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冒險將核心業務分割出去嗎?還是你會選擇維持既有的商模,擴大資本支出,挽回你失去的能力?」
而貴婦般的英特爾今天會輸給台積電,深陷兩難中,深究背後原因,也就是楊光磊說的,缺乏服務精神。
楊光磊以自己舉例,在.13製程,他雖然是負責技術研發,但只要客戶有需要,研發主管也要直接飛到客戶辦公室討論,因為技術是要給客戶用,不是台積電自己用的,技術研發要符合客戶需求。
「台積電做foundry 晶圓代工,有奶便是娘,客戶要我翻我就翻,要我滾我就滾。」楊光磊用逗趣口吻說,2000年台積電改造企業文化,將製造業文化改為客戶導向的文化,客戶就習慣了被寵壞的服務模式。要搶台積電客戶,至少服務要做到一樣好才行。
但相對的,英特爾一直習慣的垂直整合商模,下單的製造客戶,其實是自家的產品設計部門,大家是同事不是客戶,本來就沒有服務客戶的僕人文化。
在哈佛商學院平台上就有企業個案寫到,季辛格2021年上台後成立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簡稱IFS)部門,說要做半導體代工,一開始就大舉招募了1400人,大張旗鼓去爭取7大科技巨頭 AI訂單,結果這些客戶回頭抱怨,被英特爾技術指導應該怎麼做才對,根本不聽客戶需求究竟是什麼,更不要說技術配合了。
英特爾內部希望將產品與製造部門財報分開,其實也是為了給製造部門壓力,讓他們聽到市場的聲音。
2023年11月台北Innovation Day ,季辛格首次自我檢討:英特爾過去可能太驕傲,缺少服務文化。可惜,時間已經不站在他這邊。
市場變動加快,面對轉型,你是否敢成功時就革自己的命?不會等到來不及時就行動?
把別人踩的坑,變成自己的護城河!台灣唯一,只探討失敗個案的CEO課程。立即了解